【借來的家.二】寄養少女多了個十年媽媽 與一段沒名份的姐妹情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雖然從小缺乏生母的照顧,寄養家庭的生活令Angel(化名)終究享有一個「家」的生活——哪怕是借來的。她多了一個「媽媽」黃太、又多了一個相伴成長的「姐姐」。Angel一年多前已回家與生母同住,但仍不時回寄養家庭吃飯喝湯,「姨姨知我無住家飯食,說餐廳的食物無益」。少女感激能在寄養家庭而非院舍成長:「能獲得較專注的照顧和關心。」
Angel很懂事,從沒向黃太作物質上的要求,少女清楚知道「姨姨」只是「姨姨」而非母親。她們相敬如賓、以那條無形的界線相處十年。

【借來的家.一】母吸毒、少女被寄養10年:「媽媽問,你為什麼害怕?」

【借來的家.三】寄養媽媽為了獨生女 13年內照顧逾30名寄養小孩

從不揭穿「姐姐」的小秘密

Angel住進寄養家庭黃太的家時已9歲。黃太有名親生女兒,較Angel大5年,起初Angel會賴住姐姐陪她玩「煮飯仔」。「姐姐那時正值青春期,興趣已是逛街等,當然覺得我無聊、不想理我。」被拒絕多次後、加上Angel也慢慢長大,慢慢學會不煩住姐姐。倒是後來Angel也長成少女後,兩「姐妹」不時一同外出行街「扮靚」、也會說說少女心事,又開始友好起來。

Angel會和「姐姐」一同外出逛街,她亦非常「識做」、幫忙保守「姐姐」的小秘密。「好像有時她買了衣服,不想姨姨發現罵她『嘥錢』,回家進門時她就會把衣服放在我袋中。因為姨姨從不會看我的袋裡有甚麼,卻會看她的。」

兩名少女會互相訴說和誰去了哪裡玩,而少女的社交圈子總不會想讓長輩知道得一清二楚。Angel說從不會「揭發」「姐姐」的行蹤,「姐姐」卻會向黃太「舉報」她的。她有點小抱怨,但兩「姐妹」的關係終究不俗。「最近姐姐生了小孩,她教寶寶叫我『姨仔』、而不是生疏的『姐姐』。」

Angel當年與姐姐同住一房、睡在同一張碌架床上。(陳嘉元攝)

所謂親情包括吵架與教導

長達近10年的相處,雙方當然有過磨擦。曾經黃太親自督促Angel做功課,但少女從小不愛讀書,雙方不時因此爭吵;但這情況自Angel生父另外付款讓女孩補習後,已大大改善。

直腸直肚的黃太也會以開玩笑的語氣,教導Angel一些必要知識。「好像她初中時,有男同學約她去街,我就會在她出門前直接說:『你小心一點,不要又弄多一個寶寶出來,不然我又要照顧你個BB啊。』」說話一直客客氣氣的Angel表示受落:「姨姨說得對啊,我也不想這麼早成為母親,因為我還未有能力照顧小孩。」少女的道德價值觀準確得很,雖然家裡伸手就是毒品,Angel從沒碰過:「就是毒品害媽媽變成這樣。」

Angel在成長路上沒走歪,除了因容易倘開心扉的性格、不多不少也應要歸功於黃太的教導。Angel10歲時,生母生下了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黃太當時也曾短暫照顧過男嬰。那時Angel正值叛逆的青春期,曾有過晦氣的想法,黃太:「那時我叫Angel幫忙拿尿片來,她說不。我說那是你的弟弟,她說:『不同父親的,都不是很親』。我馬上半罵半教,叫她不可以這樣想。」黃太的教導讓當時才10歲的小女孩,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學習愛護弟弟。事過境遷,Angel現在當然很疼弟弟。

黃太家中仍有不少Angel留下的痕跡。(陳嘉元攝)
+6

兩種「母親」角色並存

回家一年多,Angel說,她現在的「家」是與生母的家,而不是黃太的家,「黃太是姨姨」。她清楚知道「姨姨」只是「姨姨」,從不作物質上的要求。「如果想買球鞋或電腦甚麼,都是問爸爸。當然不會問姨姨了,她又不是我的誰。」

但相處近10年的感情和信任,讓這小心翼翼的少女也敢於對黃太提出些要求。好像去年暑假,一度䮕學已出來工作的Angel欲重返校園讀高中,她問黃太能否陪自己往中學報讀,即使那時她已搬回生母家居住。也許在Angel心中,黃太比生母更貼近照顧者。

重回中學後的第一個家長日,生母陪Angel回學校;有同學因Angel母親面上吸毒造成的黑印投以奇異目光,Angel感尷尬,避免與生母對話。但第二個的家長日,Angel已沒有這樣對母親了。「經反省後我覺得這樣做不太好。她始終是我的母親,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家的期盼

這一年多來,18歲的少女不時回黃太家吃飯,一星期總有1至2次。「姨姨(黃太)知道我家沒人煮飯煲湯,她說飯盒餐廳的食物無益。我住得近,有空就回。」時至今日,Angel仍擁有黃太家會所的出入證件,「方便她回來」。

懂事的Angel,自問在愛中成長。「我也不算很慘,比起很多小朋友的情況要好。最少父親在物質上足夠的供應、父母的心均是疼愛我的只是不能照顧、又找到長期的寄養家庭。」她慶幸自己能在黃太的家渡過兒童及少女時期:「媽媽當時沒能力照顧我,交由其他人照顧總是好的;也不用太傷心,因為週末其實可相見。也幸好沒去兒童之家或青年院舍,當然是在寄養家庭能獲得較專注的照顧和關心。」

「日後我結婚、生小孩、組織家庭時,定會多組織家庭活動,如周末一家人去爬山露營等。」猶幸,經歷太多的少女對家庭仍有憧憬。

下一集會講到黃太13年來照顧過逾30名寄養兒童,背後動力到底為何?

相視而笑。(陳嘉元攝)

過去5年全港申請寄養服務個案數字如下:

年份 申請寄養服務數目
2012 489
2013 468
2014 369
2015 330
2016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