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汶萊.二】落雨斷網、冇K唱冇酒飲 第一年終日以淚洗面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汶萊玩三日兩夜很夠了,除非你很喜歡森林,想在森林過幾晚。」嫁到汶萊四年的香港媽媽Ivy半開玩笑,也是認真的。在汶萊,超過七成的原始森林被保留了下來,很多遊客特意來到汶萊感受野外生活。從大城市來的她卻說,「我就沒有興趣了。」

汶萊的蘇丹是世襲的,現任管治國家的是第29任蘇丹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 Mu'izzaddin Waddaulah,國民的住屋、酒店都會有皇帝和皇后的相片。(網上圖片)

和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汶萊,石油和天然氣佔全國經濟來源約90%,在東南亞國家中,汶萊人均收入僅次於新加坡。1888年,汶萊被英國殖民,二次大戰時被日本侵佔,後又復由英國保護,直至1984年正式獨立。汶萊奉行君主立憲制,他們「蘇丹」是14世紀以來世襲的王朝子弟,蘇丹會以政府元首身分兼任總理,並任命立法議員。汶萊的國教是伊斯蘭教,不過並未強迫國民循從信仰,國內63%人信奉伊斯蘭,12%是佛教徒,9%為基督徒。

好奇在宗教相對自由的香港成長的Ivy,又面對怎樣的生活轉變?她帶來了家中傳統馬拉服,在汶萊,女性要進出政府部門,必須穿上長袖長裙的馬拉服。「初初有點接受不到,你穿短衫短褲走在街上,但人們或親戚,就算是華人,也會用奇異的目光看著你。後來接受了,從香港帶來的短衣短褲就留在家裡穿了。」老公Eric家中奉華人傳統拜神,而Ivy則是基督徒。燒衣紙、上香等等行為在公開場合有所限制,只可以在國內兩間廟宇之中和家中進行,而基督教徒亦可在原有歷史遺留下來的教會進行宗教活動,不過就不許國民登記新的宗教組織。

汶萊保留了超過七成的原始森林,近年亦著手發展生態旅遊。(圖片來源:http://www.bruneitourism.travel)

沒有卡拉ok、沒有酒也沒有行街的心情

束短髮的Ivy汗流浹背,她最常提及的兩個字就是:熱和悶。「熱到沒有人會走在街上,穿起傳統馬拉衣,穿不慣,會覺得很熱,去洗手間也很不方便。」

至於悶,汶萊禁止喝酒,餐廳和酒吧基本上不賣酒,東部馬來西亞美里市和汶萊接壤,一過邊境都是酒吧,汶萊人若要喝酒,只能過境到美里去。賭博亦被禁止,同一份報紙,馬來西亞出版的報紙印有博彩結果,汶萊出版的版本就會隱去博彩的資訊。不過最讓Ivy沮喪的,是不能唱k也很少shopping,前者因宗教原因被禁止,後者則因最近的大型商場與她的家相距半小時車程,而且大多進口old fashion,她不喜歡所以很少買,唯有託在港的姊姊給她寄衣服。

Ivy有時拍下一些日常照片,像香港的飲料、自己做的盆菜,上載到自己經營的「香港人在汶萊」Facebook Page:

+1
見到香港不會常出現的特大飛蛾,她拍下照片。(受訪者提供)

「汶萊人除非有做大生意,否則生活都普遍簡單。」她說,新一代年輕人也愛玩,不過玩的頻繁度不及香港高。他們可能一年去一次旅行,去美里、沙巴、吉隆坡、新加坡。他們多數去看戲,戰爭片英雄片,不過因為怕有親熱鏡頭,很少有愛情片上畫。在香港來的Ivy,比較之下,自然就覺得很是無聊,只能靠工作、上網和返教會充實時間。

加東街市是市內最熱鬧的地方,有時Ivy會跟老公到這邊掃街,買小食。

離鄉別井 醒來第一天淚流滿面

生活上種種變化讓她嫁到汶萊的第一年幾乎天天哭,她現在回想也會哽咽。在汶萊醒來第一個清晨,聽到蟲鳴鳥叫,看到碟上的早餐,她竟流下淚來。前一天,她明明還在東涌的家裡,聽到交通燈的聲音、人在清晨來往的雜聲,然後下樓吃一個快餐店炸魚柳早餐。現在出門去,要駛車半小時才到大型商場買到一包朱古力餅。「那刻感覺到自己去了另一個時空,很多好細微的事令我touch到——不能再回去香港了。」

不只那一天,那一年,汶萊的網絡仍然很慢,有時晚上下大雨就斷網,連跟家人聯絡也不輕易,「跟香港的朋友、家人聯絡,你要一直持續去找他們,但大家真的很忙,付出代價很高。」為了居住一年的簽證,她還要隔兩星期一次要在東部馬來西亞出境再入境,既未能工作,又未會駕車,在幅員很廣的汶萊,幾乎等於不能外出。

左圖中,她第一次穿上傳統馬拉服。右上圖片,是她最喜愛的汶萊日落景色。右下圖則是盛惠港幣15.6元的午餐。

汶萊全國只有一百至二百部的士,跟的士處處的香港完全相反,路上小巴沒人乘搭,全民都在私家車裡、奔馳於公路上。活在汶萊,不會駕車就等於禁足。她每天困在家中煲劇,又常常哭,「每天很白痴的過。有想過值不值得,為何要揀這種生活,但決定之前又覺得為何不珍惜這個人,很矛盾。」她說:「但我覺得,這種give and take 沒試過你是不會知道結果的。」

治療homesick的方法

Ivy用了多年的手袋變成了育嬰百寶袋,隨時能拿出毛巾、尿片,她在袋上扣上香港家門鎖匙,和姊姊送給她的匙扣。這條鎖匙遠離了香港,每天跟住她。

Eric在她思鄉症發作的時候花盡心機,放工後誰也不見,給她買沙沙嗲牛肉麵,陪她逛街談天,又或是每天給她下載一套香港電視劇,直至她找到幼稚園的IT工作,「放假還是會嚟料的呀,我找很多事去做,教會義工、找嫁到汶萊的主婦們一起煮飯,交換傳統食物。」她最近弄了一盤盤菜跟日本太太交換,「之前也認識了一位香港來的太太,她跟著老公到汶萊工作,之前是澳洲,上個月又去了馬來西亞……」

她把香港家的鎖匙一直帶在身上。

她還記得當時Eric說了一句,現在回想有點不甘,「他說自己是獨子,父母又在這邊……如果早知都應該拒絕,這裡真的太悶了。搵笨嗎?」她笑著說。他們的小女兒哭了起來,Ivy淡定的圍起圍巾給嬰兒餵人奶,老公反而顯得緊張,在旁隨時候命,遞上毛巾、又為她抹汗。Ivy來到汶萊的第四年,她口中很熱很悶的生活終於多了一項新奇又艱鉅的任務:照顧這段異地戀孕育的新生命。她將沒有餘裕去思鄉了。

 

開初,常有朋友羨慕她說,汶萊福利好,生活指數又低,她卻說真相並不如此。詳看第三集:【嫁到汶萊.三】身在富有小國卻不一定享福利:移民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