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上門.上】三十四年堅持派奶的男子:訂一支我都會送上門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小時候的每個早晨,都會打開家的大門鐵閘,將屋外整齊擺放着的那兩支康寧牛奶拿進屋內,我和哥哥便以鮮奶伴麵包做早餐。牛奶喝光後,把瓶洗好放回屋外便上學去,翌日自然有人來把它們收回。
以為這光景早已不再,成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事實上香港原來仍有送奶服務--以派奶為終生職業的曾火文說,香港僅餘兩家派奶公司,他的雖不是唯一,卻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家。八十年代有10幾個員工、送貨車都有3輛;今天,全公司的全職派奶員只剩他一人。派奶業在香港,以至牛奶在香港人眼中的角色,都變了很多。唯一沒有變的是曾火文,他仍然每天凌晨3時起床,穿上人字拖、揹個特製環保袋,便到中環商廈、跑馬地豪宅區,逐層逐戶送奶去。
攝影:林綺琪

曾火文的派奶公司,現時只有他一個全職派奶員。

不飲奶的派奶人

曾火文在薄扶林村出生,兒時居所外,整片山頭都是牛奶公司的牧場,那過千隻乳牛曾是他的鄰居:「我連剛剛榨出來的牛奶都飲過。」這些年來,一定嚐盡各地品牌的鮮奶吧?他卻笑說因為腸胃不好,其實他不喜歡飲奶,有時為了工作才會「試味」:「要知道哪個牌子較羶,哪個牌子奶味較淡,才能推介給客人。」其餘時間,他基本上滴奶不沾。

近水樓台,曾文火的父親當時在牛奶公司打工,負責餵牛,兒子一同入行,也是自然不過。因地理之便,曾火文在1960、70年代,於牛奶公司做過一會倉務、推牛奶等雜務工。後來又想出外闖,去過黃竹坑的工廠接工作,幫公司的塑膠玩具、聖誕掛飾噴色。直至1983年牛奶公司牧場關閉,同村朋友江森的弟弟當時在派奶部工作;曾火文便回到薄扶林村,接收了牛奶公司的舊客,與江森搞起派奶生意來,成立「大眾派奶服務中心」。

中間白色的鐵皮屋是他的家,就在公司樓上。曾火文每天凌晨3時起床,走一條樓梯,便到樓下的辦公室。

半夜三時開工 一個人的派奶活

曾火文說,牛奶公司於1886年初來香港,當時的華人並不喜歡飲奶,牛奶公司遂開展派奶上門服務,鼓勵港人多喝牛奶。至1980年代他開設「大眾派奶」的初期,雖然接收了牛奶公司的部分舊客,仍不足以維持生意,他看準了商業大廈的潛在商機,便在中環派起傳單來。現時這一區的派奶生意,幾乎都由他包攬。

每個早上,其實也不算得是早上——曾火文半夜3時便得起床上班。幸好公司就在他薄扶林村的家樓下,走一條樓梯,到凍倉取出牛奶放到貨車上,然後在一箱箱牛奶上鋪好冰粒保鮮,穿上拖鞋、4時左右便開車送奶去。

+1

他說首先會派港島的住宅區,6時開始便到中環各商廈:「我簽約時服務承諾是要派入雪櫃。」為免乘升降機逐層停而耽誤了時間,很多時候他寧可揹一個環保袋、裝滿近20支大盒裝約19公升鮮奶,便上樓跑樓梯逐層派送。到10時左右,派完商廈,再到餘下的住宅訂戶送貨,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

由30幾歲的壯年派到今天60多歲,曾火文坦言,氣力已大不如前:「以前唔覺,而家行上行落,都幾係嘢。」他說公司在1980年代的黃金時期有近200個客戶,他有3輛貨車、10幾個員工;現時車只剩一輛,全公司只有3名員工——當初的生意拍檔江森,現時負責寫字樓工作、聽電話;還有個兼職員工,偶爾幫忙派送中環區的鮮奶;公司唯一的全職派奶員便是他。

iBank訂奶最多:用鮮奶沖咖啡較高級

送奶服務在香港發展的這幾十年間,牛奶在香港的角色也變了不少。在那個物質貧乏的1950年代,為怕窮人家的小孩營養不良,教會會給小孩派牛奶。到了今天,曾火文說還會訂奶的家庭客,都是對牛奶要求較高的人:「假如鮮奶有10日保存期限,超市上貨架時,可能已經過了5、6天。派奶服務所派的,只是第1、2天。」

牛奶在舊時代為人補充營養、讓人生存;今天則成為生活品質的追求。曾火文說,現時他的客源近八成來自中環的商廈,那裏有律師樓、投資銀行等:「和客戶傾生意,他們會用鮮奶沖咖啡給客人飲,高級啲嘛。」牛奶消耗量之大並不惹少——最大那家投資銀行,每隔兩天便向他訂購近200多盒大裝鮮奶。

曾火文說,一些中環的律師樓、投資銀行會向他訂鮮奶,用作沖更高質的咖啡給客人。(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與客人保持距離:我係有階級觀念嘅人

至於家庭客,曾火文說幾乎都是熟客。訪問前,滿以為可以聽到一個個由客人變為知己的人情故事,但從曾火文口中聽到的,卻是另一回事。

「我會同客人保持距離,唔可以太熟㗎,我哋係有階級觀念嘅人。雖然人哋無咁嘅意思,但我哋有個心理準備會好啲。」也不是有過甚麼不愉快經歷:「我第一日就同自己定咗呢個規矩,咁樣自己會好過啲。」

他說,客人之中住寶馬山、跑馬地、淺水灣獨立屋的都有,人家有錢,他不想惹人誤會,通常將牛奶放在大門外,按了門鐘,對方的工人出來了,他便走,不會多話。

他有個老客人,喝他送的奶到102歲,過世了家人才停止訂奶;有客人是由父親一代,訂到兒子一代;也有個居於薄扶林的客人,算是街坊,每兩天才訂一樽鮮奶:「唔知係咪用來沖奶茶?」他直言若是新客,可能不接這生意;但已是舊客了,一樽他也會送,送到對方不訂為止。

曾火文個性一板一眼,一心要和客人保持安全距離,但客人還是會對他盛意拳拳。他說有個住北角的熟客,出國旅行回來,會買人參給他;過年時又會送他糖果、封利是給他子女。

曾火文說,幸好公司就設在自己出生、成長的薄扶林村,才能做到今天。否則在現時香港瘋狂的租金下,大眾派奶早就成為集體回憶。

夕陽行業:寧願方便 不求新鮮

曾火文到今天仍很享受每天獨個兒駕着貨車、到處送貨的自在生活,每天送貨走一轉,時間就會過得很快;上落樓梯,他也視之為鍛鍊身體。但他直言,現時超市、便利店開得多,派奶行業只會愈做愈細:「大家寧願方便啲去便利店買,亦未必需要太新鮮嘅牛奶。」租金、人工貴也不話下,若非他早在薄扶林村內置了個地方,或者大眾派奶早就在香港消失。

有否打算將這門生意傳承給子女?他想也不想、立即回了句:「無!」

「我都唔想佢哋接,你話李嘉誠又唔同呀。」兒子做手機遊戲設計,才剛畢業,他寧願子女有自己的發展。到他真的跑不動、揹不起那個裝了幾十支牛奶的環保袋的那天,才考慮退休吧。

【送奶上門.下】樽裝奶特別新鮮? 派奶員:你哋飲個心理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