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沒了小販 還有消夜選擇嗎?街坊:接近「美食沙漠」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上星期三晚凌晨時分,食環職員在天水圍執法拘捕無牌小販,有網民目擊一名熟食小販在「走鬼」期間跌倒,木頭車撞至翻側,粉麵散落一地,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星期一晚與當區居民關注組再到天水圍視察,發現多個平日有小販出沒的地方皆沉寂下來,小販不知所蹤。有居民形容,天水圍入夜後飲食選擇少,沒有小販的話就接近「美食沙漠」。這與天水圍的社區規劃有何關係?

天水圍天耀邨同一位置掛了三面橫額叫市民切勿光顧無牌小販。(呂嘉麗攝)

小販不見了

這夜,記者從十時許至凌晨一時許,到訪多個屋邨平日小販出沒的地方,都沒發現小販的蹤影,剩下好幾面「切勿光顧無牌小販」的黃色橫額懸掛在旁邊的欄杆上。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社區幹事巫啟航估計,執法後會有一段緊張時期,小販因此減少出沒次數。沒了小販,街坊在天水圍區內吃消夜還有什麼選擇?

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成員唐健豐說,天瑞商場、天盛街市、俊宏軒、天一商場均各有幾檔營業至深夜的小食、粉麵或堂食店。除此以外,天水圍無消夜可言。巫啟航說:「在沒有小販的情況下,天水圍消夜選擇並不多,對部份住得較遠的屋邨居民,選擇就更少。但如有小販開檔,天水圍南的天耀邨、天瑞邨,以及天水圍北的天晴邨和天澤邨都有消夜,腳程更短,也多了選擇。沒有小販的話,天水圍接近『美食沙漠』。」對於本身討厭領展、堅持不光顧天瑞和天盛邨領展商場的唐健豐來說,選擇更是少之又少。

天瑞街市2014年翻新後加設了臨街商舖,這些商舖大多營業至深夜。(呂嘉麗攝)

缺少地舖的社區

天水圍屬於元朗區,在地理位置上自成一角,高密度發展的社區東南西面都被低密度的鄉村包圍,北面則是濕地保育區。住了三十萬人的天水圍,社區內選擇較少,不少街坊會到元朗滿足衣食住行的需要,也會在元朗轉乘公共交通工具時順道買消夜。不過,天水圍跟元朗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無論搭輕鐵和巴士都需要35至45分鐘。

晚上十時後的天水圍,街道顯得格外凋零冷清,只有零碎回家的人急步走過。當街道只剩腳步聲和路燈,或者只可稱為行人路。天水圍是一個街道文化不太濃厚的地區,區內的商舖多數集中在商場內,跟地舖林立、招牌滿佈的的市區截然不同。區內的屋邨又不像早期的公屋一樣設有地舖,只有原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後轉為公屋的俊宏軒和新落成的天一商場,設有臨街商舖。

應運而生的小販

可是,商場一般很少運作至深夜。晚上十時後,商舖大多關門。熟食小販於是應運而生,滿足街坊對消夜的需求——魚蛋燒賣、炒腸粉、糖水……都是小販的「招牌菜」。唐健豐說,這些小販,自天耀邨入伙之時——1993年便存在。在天耀邨一帶,時常有約六檔至八檔小販在晚上11時開始出沒。這些小販頗受街坊支持,有時會出現「小人龍」,排上十個八個人。

俊宏軒的臨街商舖為天水圍的街道加添了一些人氣。(呂嘉麗攝)

街坊阿Joe最記得:「天耀有個阿叔賣炒飯麵,睇佢個樣其實已經好老,估唔到佢可以拋鑊,好有鑊氣,買佢啲嘢食好似睇表演咁。」同是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的成員Johnny說:「炒飯阿叔炒嘢真係好有節奏,但睇得出佢隻手傷晒,感覺唔到隻鑊係幾熱。這裏的街坊好自律,顧客排緊隊,小販遇上走鬼,搬去第二度後,顧客會自動跟番次序排隊。」

領展翻新商場後設地舖

近年,領展翻新後的天瑞和天盛街市都設計了「立食街」,提供約十個舖位售賣熟食,大多並不提供座位。Joe認為,執法次數有機會與立食街落成有關。Johnny也說:「以良景小販事件為例,領展(編按:應為建華集團)與自發小販都在消夜市場內競爭,若說『領展公司以本欺人,要求打擊競爭者』都是合理懷疑。」

雖然知道有市民會對小販造成的噪音和衛生問題感到滋擾,但巫啟航說:「小販可讓基層市民自力更生,同時都為街坊提供廉價的購物選擇。」他又說,小販具有文化價值:「當我哋會羨慕台灣、韓國、泰國的夜市文化,其實魚蛋、炸大腸、雞蛋仔等本土特色小食同樣對香港,甚至旅客都充滿吸引力。政府應就各區特殊情況,與小販共同磋商,盡快訂立清晰執法指引落實小販政策。安全又受歡迎的夜市是有可能的。噪音、衛生及消防問題亦可以迎刃而解。」

星期二晚,有小販「重出江湖」。(街坊Jo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