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長者當社區導賞員 社工:長者都要社交,被鎖家中不快樂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日常重覆走過無數次的路,在某天再次經過,你能否說出你與它的故事?
八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全是華富邨第一期居民,在這個社區生活大半生,近距離的生活印象開始模糊,「咸豐年前」的記憶反而猶新。回憶除了僅用以回味,更可以與社區連結。這天,八名「活寶」當起華富邨導賞員,重遊年輕時光顧過的餐廳、多年前晚上逛過的百貨公司,向參加者介紹華富邨歷史。
社工許少燕說:「普遍人多只會將沒記性的老人家鎖在家中,覺得安全。試過有老人家被鎖在家,成日都要偷走,困在家中老人家會不開心,雖然他有認知障礙症,但都要社交。」
攝影:黃寶瑩

華富邨原是墳場
此導賞團由社企「歲閱悠遊」籌辦,邀請有認知障礙的長者為一眾街坊及義工介紹華富邨。 早上九時四十五分,幼至20歲、老至90歲的團友浩浩蕩蕩由長者中心移步至華美樓門外。同行青年為第一位導賞員愛英帶上擴音器,把咪高峰掛在她耳旁,清一清喉嚨,就開始講述屬於她的華富邨故事。

愛英說當年覺得華富邨租金相宜,就搬了進來成為第一批居民。

華富邨原身為雞籠灣墳場,在日治時期曾經為亂葬崗,加上當時交通不便,不少人對華富邨都有所忌諱。「話好恐怖呀嘛!有人試過瞓到半夜俾人抬咗落地下呀,哈哈!」愛英今年77歲,是華富邨早期居民,見證華富邨由衰轉盛。在一旁的職員配合著愛英話當年,拿著一頁頁舊照片不停翻閱。

「初初飲杯奶茶8毫子」
 
行程有八個講解點,愛英講完,職員們就將擴音器從她身上脫下,再把它掛在下一位的長者身上,接力將華富邨的歷史拼湊起來。
 
由華美樓沿著斜路行上華富(一)邨街市,再沿著樓梯爬上屋邨平台,輪到金葵說她以前在銀都冰室小時候的點滴。問她什麼最好吃?「奶茶、波蘿油、沙嗲牛肉包,舊時好欣賞佢㗎!蛋撻面包都係新鮮出爐,而家就世界輪流轉,乜嘢都冇得出爐,哈哈!」金葵今年71歲,性格仍很爽朗,站在銀都冰室前聽她說話,像一下子回到80年代,那個還有蛋撻出爐的冰室。

「舊時奶茶唔使咁貴,初初飲杯奶茶8毫子,後來變到8蚊,而家要十幾蚊一杯啦!」金葵背對著冰室向參加者講解。聽著往事,團友們都饒有興致,即使烈日當空,他們都站在曬到陽光的位置,以金葵為中心圍了半個圓圈,專注地聽金葵的話。講完往事,輔助員為金葵脫下咪高鋒,「你講得好好呀!」職員不忘比起大拇指稱讚,金葵略顯嬌羞,「年紀大冇記性喇…」

金葵站在冰室前,憶述當年冰室內曾立起告示版警戒人切勿吐痰:「舊時啲阿伯可能食煙多,痰多,成日咳。」她模仿了一下吐痰聲,「吐!」,大家都忍不住笑。

華富邨分成一邨及二邨,華富(一)邨在1967年落成第一座,而華富(二)邨則於1970年開始陸續落成。
 
華富邨是政府第一座以新市鎮概念落成的公共屋邨,邨內有商場、公共圖書館、中小學、老人宿舍、街市、餐廳……居民不需步出邨外亦能自給自足、自成一角地生活,後來華富邨亦成為不少公共屋邨的原型。屋邨依山而建,環海而立,景色優美,所以華富邨又有「平民豪宅」的稱號。

月入千元 買把風扇要五百
 

華富(一)邨的樓宇以長形為主,當時屋邨設計師為了讓屋邨內任何地方都能望到海景,近海樓層會建得比較矮,避免擋著上方樓宇視線。而華富(二)邨的大廈則是雙塔式設計,樓宇處於山頂位置,離海較遠,因此樓層設計向上發展。因地理位置關係,近海的(一)邨常被居民稱為下邨,而近山的(二)邨則被稱為上邨。
 
同行的長者多數居住於華富邨,每問及一名長者,「你住邊呀?」他們都習慣以上邨及下邨回答。從冰室走到下一個景點,要走好一段路程。麗霞是下一名講解員,她今年81歲,住在下邨,做過手術,在腰背中間鑽了口螺絲,走動不便。經過斜坡問她這段路走得辛苦嗎?「痛就唔痛,不過好攰,可能我自己重啦。」

走到華富一邨至二邨中段, 正值烈日當空的早上,眾人臉頰掛上大大顆的汗珠,還是會被小露寶的聲音吸引過去,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

由下邨過了馬路,便準備走往上邨的方向,一行人在華富閣前停下,那是麗霞負責的景點。「麗霞,不如你介紹下呢到係咩嚟嘅?」同行職員問道,她不消半秒就立即接話,收起剛才的氣喘聲,開始描述身旁的環境:「呢到以前係一間百貨公司」她頓了頓再說:「叫大大公司,我哋以前多數食完飯就會嚟行。」她說以前家中環境不算富裕,現在的基本家具都是當時奢侈品,「我先生個時只係千幾蚊收入,風扇已經500蚊,我哋認為好貴喇。」
 
大大公司於1980年代在香港大規模擴充,在華富邨的舊有原址就在華富閣旁,現在已全線結業。麗霞繼續訴說著往事:「華富閣本來係一個商場,我喺到睇電影,後來就變咗翡翠官,有酒樓飲茶,後來執咗,變咗香江大舞台,係人妖嚟做,我曾經睇過!」說起跨性別人士,同行的團友立刻豎起耳朵,麗霞變得更雀躍:「佢哋好犀利,會噴火!後來放工喺街市見到佢哋,喉核好大粒,腳毛就鬆鬆,好肉酸!」一下子彷似專業領隊上身,逗得團友們不亦樂乎。
 

導賞團以長者為主 大學生為輔 
 
社企「歲閱悠遊」創辦人郭爾鈴、施卓輝以及李浩維去年贏得社創CEO大專賽的冠軍,成立社企「歲閱悠遊」,聘請一眾長者帶領本地導賞團,由導賞員介紹自己成長地區的歷史。
 
三人猶如站在舞台後的工作人員,扶助長者當導賞員,自己則躲在幕後遙控。「我們用問問題形式引導,因為老人家講講吓愈講愈遠。我哋都係輔助角色,佢哋先係歷史嘅主人。」郭爾鈴與其他兩位創辦人在行程中都沒有使用擴音器,向長者提問也只用適當的音量。

郭爾鈴說:「前幾年見到社會撕裂,不同年代的人沒有平台溝通。」於是去年他們開始舉辦導賞團,招聘不同地區的長者,聘請他們來擔任導遊職位。今年年初,三名大學生更開始為一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長者舉辦培訓坊,善用他們的經歷辦導賞團。「教他們的方式比較不一樣,平常的長者比起年輕人要多點圖畫教導,而有認知障礙的長者更需要圖畫。」因此他們自行製作了一本導遊冊,在導賞途中引導長者。

導賞團在社區內圈起圓圈,不時吸引街坊目光,有好奇的人走過問在幹什麼,導賞員也樂意解答。
+1

老中青跨代共融導賞團
 
現時全港每10名70歲以上的長者,便有一名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患上認知障礙的長者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等等都會逐漸衰退。在正式確診認知障礙症前,醫學界有測試可以讓初步評估長者是否患上認知障礙症,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下稱MCI)的概念,就是在長者正式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前的情況,即是長者可能出現輕微的認知退化症狀,如記憶力開始衰退,但基本上不影響生活。

香港仔坊會南區長者綜合服務處經理許少燕希望營造一個認知障礙症友善的社區,令人對患病長者都有正面感覺。

 根據香港仔坊會南區長者綜合服務處統計數字,居住於華富邨的60歲以上長者高達7000多名,佔全邨人口11.5%。香港仔坊會南區長者綜合服務處經理許少燕指,社區需要推動認知障礙症友善的環境,為長者建立正面形象。「其實8、90歲都可以好有用,要令公眾知道,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都有能力一展所長。」舉辦導賞,走出社區中心,讓長者貢獻與社區有關的記憶,遇爾有街坊經過會駐足看看,或是問同行的團友發生什麼事。

重溫舊時是快捷的腦力訓練

「有長者有好多貢獻,但冇人知,有人喺戶內訓練無咩嘢講,但係一去到佢熟悉嘅社區就好似開籠雀咁。」許少燕指,要長者接受新的訓練有一定困難,而記憶是他們本來就擁有,不用特別學習。不過事前原來有長者擔憂沒有人對這種導賞團有興趣,「佢哋會話,『呢啲嘢成日都講啦,有咩好聽?』,而義工就會鼓勵佢,『講多啲啦,好得意喎』。」
 
聽這些老友記說話,比一般旅遊導賞更引人入勝,他們說的不止是地區的歷史,還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走了一圈華富邨,像走了一趟他們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