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餸難】天水圍建公營街市未諮詢公眾 民團憂空降方案不符民意

撰文:徐嘉蒓
出版:更新:

天水圍街市物價貴、選擇少,早已是常識吧。街坊不想捱貴餸,惟有跨屋苑、跨區,甚至跨境買餸。「成日都想要有間食環街市,就會多啲選擇,平啲咁囉。」不少居民好像巧珍一樣,一直昐望社區有一座公營街市,引入競爭,不過這個基本民生設施一等便是30年。
去年《施政報告》終於提出落實在天水圍興建新公眾街市,特首林鄭月娥更在本月初表示,在年底前會公布街市選址。是不是代表天水圍買餸難的困局可以改善呢?未必。因為政府至今仍未進行地區公眾諮詢,有民間團體擔心政府最終只會「空降」一個沒有民意基礎的方案,結果造成區內更大的分歧,也沒有滿足到區內的需求,浪費了土地。
攝影:高仲明

有關天水圍新街市的公眾諮詢一直只屬聞樓梯響,五個民間團體——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及街工,不等政府出手,率先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在區內舉行兩場街市設計及規劃工作坊,在規劃師協助下收集約100位居民的意見。
這些意見最終整合成《天水圍街市民間規劃方案》,具體呈現居民對未來街市的想像。居民提出四個選址建議,並期望新街市以綜合大樓模式經營,地下至三樓售賣乾濕貨的攤檔,兼設有熟食中心及康體設施,同時預留公共空間作社區用途。

Suki和Terence對天水圍的規劃歷史瞭如指掌,二人均希望在接下來的新街市規劃中,政府能與民共議,讓居民重拾自主權。

民間自發做諮詢

訪問當天,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成員唐健豐(Terence)以及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社區幹事陳淑淇(Suki)帶著記者穿梭在天水圍新市鎮中,左拐右拐,走過屋苑、商場、天橋、行人隧道,視察民間方案提議的其中三個選址。

能在看似一式一樣的社區空間中流暢地遊走,皆因他們對這個社區熟悉無比。Terence自小居住在天水圍,本來他是一位普通街坊,但2016年領展決定關閉天耀街市,終於惹怒了這位本邨居民。「居民當年好強烈訴求,唔想領展執咗佢,但最後領展冇聽到。」他當時參加了遊行抗議,卻被人批評擾民和來歷不明,「咁不如做實則嘢,去發掘問題觀點畀政府。」於是這位大學生就投身政策倡議工作,長期在歷史檔案和會議文件中翻查研究天水圍的規劃問題。

而Suki雖然不是街坊,但她所屬的地區組織已經服務天水圍近十年。2006年天水圍天光墟有小販疑為逃過食環署執勤,跳入明渠遇溺致死。社區發展陣線在2008年開始入區,爭取墟市合法化,後來他們有感領展壟斷區內新鮮食材市場,令居民捱貴餸,轉而長期關注公眾街市議題。

區內目前有四個領展街市和一個房署外判街市,供28萬多人使用。

規劃失誤 街市由有變冇

對於發展逾廿載、人口28萬的天水圍新市鎮沒有一個公營街市,Terence和Suki異口同聲說:「絕對係規劃上嘅失誤」。

「再準確啲講,其實佢(政府)有規劃到,不過冇做到。」Suki立即補充說。他們曾經翻查文件,發現政府曾在1983年的天水圍發展藍圖研究報告提出,在區內市中心位置、即柏慧豪園現址興建一座街市,當時構想的綜合發展上蓋建築更會涵蓋政府合署、法院、特殊學校和商業樓宇。可惜當時政府與私人公司——巍城有限公司在1982年簽訂私人備忘錄,協定當局在該區發展時必須獲得公司同意。最終,興建公營街市的計劃遭巍城在1987年反對而作罷。

以往,政府興建新公營街市會參考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當中訂明每一萬人設有40至45個公眾街市檔位的標準。但政府在2008年檢討後,將人口作為參考基礎的硬性標準剔除,改為考慮人口組合、社區需要、附近公營及私營街市設施的供應、附近新鮮糧食零售店的數目等因素規劃新街市。但這些因素的標準相對含糊,「我哋覺得《規劃標準與準則》冇咗人口比例,有比較闊內容,出現一個藉口唔去起街市。」而事實上,自2008年後,政府再沒有興建新的公營街市。

他們反覆強調新街市必須進行公眾諮詢,因為居民想要的不止是一個公營街市,而是共同參與的社區規劃。

新街市未諮詢 憂不納入民意

「歷史種種錯誤,令居民失去一樣應得的社區設施,我覺得政府要早啲找數,還返自主權畀居民。」他們認為,過往規劃失誤全因沒有民意的參與和監察所致,30年來居民都在默默承受領展壟斷及物價昂貴的惡果。而現時政府提出興建新街市,就必須就規劃進行公眾諮詢,納入居民意見,讓居民重拾社區自主權。「我哋一直強調要與民共議,或者成個街市都要居民參與,重要性係咁,唔係一言堂,唔係由上而下高壓落來,而係居民由下而上推動政策。」

不過,諮詢卻遲遲沒有進行,就連籌備時間表都沒有公布。他們和居民心中都有很多疑問:可不可以天水圍南北各興建一個街市?政府如何協調區內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內部技術性研究何時完成?興建過程中會不會設置臨時街市?

「一講天水圍起街市,街坊都覺得終於都肯應機啦, 終於都肯找數,不過接住好期望佢(政府)有好多詳細嘢,但未有啦。」他們很擔心政府會閉門造車,將民意排除在外,再「空降」一個方案強加諸在居民身上,令居民再一次失望。「今日居民唔同80、90年代市民,𠵱家香港社會咁重視一個民主規劃嘅原則,其實佢(林鄭月娥)應該主動出來,帶領佢嘅幕僚,面對市民做一次真正諮詢。」

食環署:適時會交代選址

Terence及Suki和來自五個民間團體的二十名義工,先後籌辦兩次街市規劃及設計工作坊,主動收集民意,並在近日發表《天水圍街市民間規劃方案》,提出四個新街市選址建議,排名不分先後,分別是位於天水圍北的天秀墟及毗鄰閒置用地、 女童軍活動中心、 天秀路公園旁的欖球場,以及位於天水圍南的食環署車廠及臨時停車場用地。

他們認為民間團體資源有限都可以做諮詢,政府也可以做得到,「相信唔喺有冇資源去做,而喺有冇心做社區諮詢嘅問題。」他們已將報告提交區議會及立法會討論,並約見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會面,期望政府可以聆聽居民的意見,可惜至今仍未有回覆。

食環署回覆查詢時表示,署方正積極物色天水圍區內合適的地點,興建新公眾街市。街市的興建、設計和營運模式等具體細節亦在研究當中,適時會交代選址和設計。署方亦表示,會以利民便民的新思維投入資源興建新公眾街市,在選址上會考慮其地理位置、現有及規劃用途、可供使用的面積、鄰近的交通配套等,確保有關街市落成後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經營能力,公共財政和土地資源也得以善用,並指得悉不同持份者就新街市選址的意見,會與各方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