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自製桌遊記保衛香港小人物:妓女炮彈下送水、大班寧留港被俘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每當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香港,大部份人的印象都是教科書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最近香港有一群歷史兼戰棋愛好者設計Board Game(桌遊)「追憶榮光:香港1941」。遊戲以二戰大戰時盟軍抗日的18日戰爭為背景,重塑1941年黑色聖誕節前,一段被港人忽略的香港保衞戰。這群香港人希望從國際視野下重新審視這段香港歷史,把這場18日之戰推向國際,填補香港在二戰亞洲戰場上的一席位。

這群歷史控有會計師、公務員、博士生、DSE準考生等,去年4月起用公餘時間籌備1941。他們的桌遊「俱樂部」桌遊堆成山。(曾雪雯攝)

重塑香港的二戰角色 以國際市場為目標

籌辦「追憶榮光:香港1941」(下稱:1941 )的成員橫跨70後到00後。這群歷史控有會計師、公務員、博士生、DSE準考生等,去年4月起用公餘時間籌備1941。他們認為目前以香港為題的戰棋,就只有27年前的一隻由外國人設計的「Honour Alone」。「有冇可能香港人喺香港整屬於香港的戰棋?」遊戲統籌、博士生阿安解釋設計原委。

要設計一隻港史戰棋,距今最近、具歷史實感的香港保衞戰成為他們的首選。他們認為香港歷年教育甚少談及18日戰爭的詳情,當年多國盟軍為香港而戰的歷史及背後意義亦鮮被談及。加上近年外國戰棋迷對二戰亞洲戰場的興趣日濃,他們決定結合兩者,把這場被淹沒的戰役放上國際戰棋市場。為此,他們起初把遊戲語言設為英文,向全球玩家眾籌

遊戲在1941年的香港地圖上進行,分三個劇本。 一是集中新界九龍戰場的醉酒灣防線,二是模擬日軍登陸港島的場景,三是遊走全香港的全港戰。玩家可分別代表以英軍為首的盟軍或是日軍,佔領香港據點取分。(曾雪雯攝)

近年,亞洲各地興起不少以本地歷史為題的桌遊。台灣民間曾推出記錄美軍二戰空襲日治台北的「台北大空襲」,以及諷刺國民黨歷年經營黨產的黑金史「黨產大亨」。至於,香港早前亦有一副以六、七十年代探長呂樂為原型的「黑警」桌遊「千億探長」。

紐芬蘭犬根達(Gander)為加拿大皇家來福槍營的吉祥物。根達後來「晉升」為中士,並且隨團來港,於槍戰中為保護同袍,咬走日軍投擲的手榴彈而陣亡。這合照亦成了遊戲中「根達中士」的相片。(互聯網)

送水妓女 戰死義犬 小人物說港史

40年代的香港在二戰亞洲戰場中被視為「軍港」。當年香港是盟軍的補給中轉站,而且灣仔一帶更是著名船塢。日軍佔領香港後,盟軍空襲灣仔、金鐘一帶的日軍油庫、船塢,便是今天沙中綫會展站地盤屢現炸彈的由來。1941嘗試把這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融入遊戲,例如「灣仔天使」卡便記載了一群妓女冒著炮彈為盟軍送水的小故事。人物卡中更有一隻紐芬蘭犬,阿安指這是自己認為最有趣的「根達中士」,牠隨加拿大軍隊來港,最後為保護同袍,咬走手榴彈而戰死於香港。

銅鑼灣的百德新街正是以百德新家族命名。(曾雪雯攝)

遊戲同時記載了自願留港奮戰的「大人物」。遊戲中的「百德新少校」(John Johnstone  Paterson)是怡和大班、曾任滙豐主席,阿安指身居上流社會的百德新本可馬上離港,但他卻選擇與一群年紀過百的老紳士加入保衞戰。他們堅守北角發電廠近兩日,以數十人的兵力抵抗千名日軍,幾近全軍覆沒,百德新亦被俘。

加國軍隊為港戰死  12加國人撐眾籌

在這群設計者眼中,當年香港戰場相當「國際化」。遊戲設計師David指,有別英軍棄守香港、僅得東江縱隊作戰的主流印象,加拿大人、英國人、印度人等曾聯手守衞香港。當年加拿大曾將兩營2000多人的兵力放於香港,成員Micheal指這群士兵因應英聯邦要求,於開戰前的三星期抵港,「但被歷史抹黑為無用,佢哋好唔甘心,好想搵返相關歷史」。根據加拿大的數字,這群本與香港不相干的士兵,最後超過500人歿於香港。

以國際市場為目標,他們亦希望紀念這群曾為香港而戰的社群。他們曾聯絡加拿大駐港領事館希望代為宣傳,據知當局曾向加拿大老兵提及此事。受訪當日,David指眾籌中有44人來自美國、12人來自加拿大、4人來自英國,不過始終未能證實他們會否與當年參戰的老兵有關。

加拿大當局十分重視這段歷史,每年12月加拿大駐港領事館亦會在港舉行紀念儀式。活動假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舉行。(加拿大駐港澳領事館fb圖片)

為香港留下有隱喻? 統籌:開放討論

為增加遊戲趣味,1941糅合了烏有史元素。他們在遊戲的歷史框架下,加入歷史事件提早出現的可能性。例如在事件卡中加入1941年12月20日始加入作戰的飛虎隊(Flying Tigers),增加盟軍一方玩家能勝出的機會。

被問及1941中隱藏不少劣勢下反勝,以及自願留下為港奮戰的情節是否有所隱喻時,阿安笑言,這個是讓香港人開放討論的問題。目前1941桌遊的眾籌已達標,他們正設計中文版的1941,希望令這場消失的戰役更廣為人知。

1941的成員指,很多人認為盟軍抗戰時非常消極,但在戰力不對等的大環境下,仍有那麽多來自各國的人為港作戰,甚至犧牲。他們希望能帶出史實,把香港當時在國際上的價值和戰略意義帶給世界。圖為設計師David與統籌阿安。(曾雪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