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長者、傷殘人士做靚衫 婆婆戴旗袍口水肩變開懷:老也可以美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人老了,是不是就不可以靚?」為長者和傷殘人士製作時裝的製衣團隊「Rhys 睿程」創辦人姜葛蘭琴(姜太)說。她聽過自己愛美的媽媽說:「我都死了,還買什麼衫?」也見過朋友為還未懂得行路的嬰兒買一對不久後就會不合穿的鞋,千多元,她不禁唏噓地說:「為什麼小朋友要美,老人家就不用?」
於是她創立了專為長者和殘障人士做衣服的團隊,強調設計,滿足各人需要的同時,也維持每個人的尊嚴。「我希望更多人有選擇。」
攝影:高仲明 圖:受訪者提供

姜太說:「為什麼你可以美,別人不可以?」

傳統、清新風任君選擇

走進姜太的工作室,一整排亮色系的衣服盡在眼前,有簡約大方、藍白色的口水肩,也有給新年時穿、仿如旗袍的花花式樣;另一邊是青間背心,還有閃爍的粉紫色「蛤乸衣」,與一般見到灰灰暗暗的婆仔衫截然不同。

美,是這個團隊的其中一個宗旨,姜太身上也貫徹着這精神——穿着簡約的V領黑色上衣,瀏海妥善地梳到右側,畫上眼線,「我將近60歲了。」她笑着說。她的媽媽比她更愛美,「90多歲還會梳頭、修眉,進了老人院,還會入洗手間梳好久,我常說:『媽,粥都冷了你還未出來嗎?』」

設計師Kadri說,長者對新衫或會有抗拒,因此先問他喜歡什麼顏色,甚至是什麼剪裁,做出來的成品長者會較易接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
+2

由「恨」激發行動:「啲口水肩好醜!」

後來她的媽媽日漸消瘦,衣服變鬆,姜太想幫她買新衣服,卻見全是灰灰暗暗的款式。另一邊廂,院舍裏用的口水肩也很不合姜太心意。「一邊暗藍,一邊棗紅,永遠得那兩隻色,很醜樣,我見它前面就憎它後面!」她咬牙切齒地說:「為什麼一定要是這兩隻色?全間院舍、男男女女都是這隻色!」

帶去飲茶又是這個口水肩,幾沒尊嚴,幾沒選擇。
姜太

愈看不過眼,愈要努力改變。「我很想推廣一樣東西:人是有尊嚴的。」她說。「就算到生命最後幾日都是。」那時她要幫媽媽買新衣,媽媽卻說:「不用買了,我穿得多久?」她很心痛:「為什麼老了就要『求其』?買少些也可以吧,以前10件8件,現在2件可不可以?」

姜太說工作室特意設計夏秋冬三季的衣服,給人足夠的選擇。「我做了30幾年製衣,做過一些牌子希拉莉、麥當娜也穿,手工挑的也有,她們有很多選擇,今日『飛甩雞毛』,明天又不知什麼,只要有錢就買到。但很多傷殘人士有錢都買不到衣服,平日我們買衣服的地方至少都有10間8間,賣T-shirt的幾十間、100間,那個(傷、健服飾店)比例差很多。」

同樣只穿數月 「小朋友可買新,老人不可?」

她見過朋友為幾個月大的嬰孩買一對千多元的鞋,「嬰兒大得那麼快,那對鞋都穿不了多少天,但一到老人家,那件就那件,人都瘦了,都不可以買新衫、靚衫,no,這觀念是不能接受的。」

大家很重視小朋友,買很多衫,但都是兩個月後就要換,小朋友的款卻有很多可以選擇,老人家就沒有。
姜太
我見人時,起碼都會畫畫眼,梳梳頭髮,塗個唇膏,洗個臉,塗護膚霜,一個人一定要有個基本的尊嚴,難道老了,就可以隨隨便便穿衣服,老了,就不用愛美?這是錯到不得了。如果我媽可以穿這些就好了。遺憾,真的是遺憾。
姜太
最近姜太在中學聚會中見回年長的老師,「一身西裝,卻要戴像小朋友的口水肩,我月尾會送他一件格仔款的。」姜太說。

一條褲終令兄願意出門 解開兩兄弟心結

令她決心成立團隊的,還有這個故事——一次偶然下,她送了件旗袍款的口水肩給朋友患認知障礙症的媽媽,「年初一她戴上了,平日她會抓人,那天人人都讚她,她沒再發脾氣,還對着每個人笑。」姜太微笑着:「他們影了張相,我很記得那個笑容,微微笑着慢慢看向別人,就像沒病的老人家。原來認知障礙症後期的人,見到一件美麗的衣服,穿上了都會開心。」

另一件觸動她的事,關於一對常吵架的兄弟——弟弟總希望帶哥哥出去遊玩,但坐輪椅的哥哥因為腿上長了腫瘤,無法買合身的褲,只能找些毛巾、毛墊蓋着下身,不願出門。

「吵了幾十年,但其實做一條褲小事到不得了,難聽些穿條橡筋,兩三下就做好,卻刁難了他們這麼久。」朋友最後為那個哥哥度身製作了一條褲,「送給他們那天,弟弟哭着說:『我們的結終於解開了。』」姜太嘆道:「沒想到我們認為那麼易的東西,是解開他們多年心結的重要物品。」

她希望這些設計也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用最少的力幫殘障人士換到衫,殘障人士也用最少的力移動。」

設計像披肩的口水肩

她在照顧母親時,也發現機能退化的長者在穿衣上有特別需要,「那次倒瀉水,我想幫她換衫,她的手伸不直,我用力拉了很久都不行,我老公終於忍不住喝我:『再拉她的手要斷了!』我才發現老人家要穿衣服很難,她辛苦,照顧者也辛苦。」

她找過為長者和傷殘人士設計的服裝,發現即使是美國、加拿大、歐洲,款式也不多,於是她成立了這個專為長者和傷殘人士做衫的團隊,強調功能性與美感並重,像是口水肩,除了旗袍款,還有披肩式的。

姜太女兒、團隊設計師Kadri說:「去找布時,會找些有時代感、鮮色一點的。日常衣服除了大花,也會用一些拼布,例如上面是間條,下面是淨色,令人不會留意到原來下面藏着條拉鏈。」

按下圖一次過看其中一些工作室的衣服:

+3

按下圖看看如何使用這些衣服:

+5

功能性拉鏈變風格

在每次做衫前,他們都會和穿衣的人和照顧者溝通,姜太說:「有個伯伯喜歡藍色,他住的地方很焗,我們就選吸汗的質料,做了件藍色間背心和一件寶藍色的褲。」客人拿到衣服後都說很OK,「有人還說想做多套。」

這些上衣可從胸口或肩膊打開,以魔術貼做連接,收在布下,看起來和平日的衣服沒什麼不同,卻讓雙手不便伸展的人不用辛苦地穿過衣袖;褲則用拉鏈或啪鈕,放在大腿正面,方便拉開後就可換尿片,那條拉鏈驟眼看卻像是時裝風格的一部份:「現在很多普通的褲都會加條拉鏈上去啊。」姜太說。但如果有人不喜歡,她說也可以將拉鏈或啪鈕改在腿外側——潮流或樸素任君選擇。

除了這些「出街衫」,團隊還聘請了一班社工轉介的婦女,為她們做培訓,長遠希望由她們負責車睡衣睡褲,捐給醫院。做衫、培訓的資金,由姜太各個朋友捐助,如果需要這些衣服的人經濟有困難,可獲免費送贈,至於經濟可負擔者,姜太會按正價收費,收益將用於捐贈衣服及培訓。

工作室設菱形光管,姜太說可令工作桌上的陰影減到最少。
+1

創辦人:望遍地開花,想買就買到

姜太知道現時香港亦有另一個專門為傷殘人士做衣服的機構,但覺得需要這些衣服的人太多,因此希望出一分力,但也指現時團隊不計培訓中的婦女,只有6、7人,力量有限,希望會有更多人做長者及傷殘人士服裝。「最想所有人都可以想買就買到,有多些設計,讓有需要的人有多些選擇。」

香港近年人口老化,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共有116萬名長者,佔整體人口15.9%,比2006年多逾31萬人。

現時他們正在招募有薪的車衣、裁剪技工、長者和傷健模特兒,另外也希望尋得更多照顧者和護士給予服裝上的意見。愈多人加入,或者就有更多人能重拾美麗,傷殘人士和長者的服裝,會否有天可遍地開花?

穿上這件不像口水肩的口水肩,姜太說:「起碼會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