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沙田區世界級守秩序的人龍 細說香港人排隊史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颱風山竹癱瘓一個城市。大圍站塞滿了打工仔,眼見大堂人海排隊至上月台的電梯,一眾打工仔依然一無所懼「嘟」入閘,苦侯數小時堅持上班,香港人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有人慨嘆港人的奴性,但同時香港人的秩序、排隊的耐性也是世界級。沙田站過千人排隊等候入閘,人龍延伸至新城市廣場,打了幾個「蛇餅」,冇欄杆,人龍依然排得筆直。有居於沙田的網民不禁驚嘆:「沙田人真係有高尚的情操。」
但上世紀的香港人,卻是上巴士、買快餐都爭先恐後。究竟香港人係幾時學識排隊?

1963-67年香港制水,每四天供水一次,家家戶戶拿著紅A膠桶,排隊攞水,但有不少打尖情況。(網上圖片)

香港人學排隊,從「制水」開始

是次颱風山竹蹂躪香港後,荃威花園停水停電,水車未到場,屋苑山邊的居民排隊去取山水。而香港人學排隊,亦是從排隊攞水開始。1963-67年香港制水,每四天供水一次,家家戶戶拿著紅A膠桶,排隊攞水;1965年,恒生銀行擠提,提款的人在總部外排隊,人龍延伸至香港會所。排隊黨未出現以前,排隊本來是資源供給有限時分配資源最公平的方法。

然而,及至70年代,香港人仍未真正將「排隊」的文化應用在日常生活中。70年代,巴士站設施簡單,只有一個「波板糖」(巴士站牌的別稱),乘客排隊時就恍如一條大蛇盤纏在車站,亦是「打蛇餅」的由來,上車時亦爭先恐後,亂作一團。一位已退休的巴士車長才叔,1971年便在九巴公司從事維持隊長,專門負責維持巴士站的治安的他曾說:「最厲害的是美孚巴士站102號線,當時秩序很差,有些啞賊口裏含刀片,在車上做扒手。」他的麻質制服也曾在乘客推撞間被𠝹破。」後來巴士公司增設欄杆,秩序才大為改善。

70年代,小學課本上開始加入「守秩序」、教學生排隊的內容,有人說英政府時期公民教育做得好,將英國人「愛排隊」的文化帶入香港,但實際是為令香港人配合政府管治,至少辦証的時候減少混亂的情況。

香港頭幾間麥當勞開幕時,引來大批市民排隊購買,甚至出動警員維持秩序。(資料圖片)

70年代香港人買快餐唔排隊

今時今日,排隊訓練了香港人的耐性,很會「等」。颱風山竹過後的大圍,有未能進港鐵站的打工仔,心情縱然焦急無奈,但到茶餐廳食個早餐等返工,依然願意排隊「等」:每間茶餐廳都有百人等候。70年代,可謂天壤之別。那是打工仔拼搏、爭分奪秒的年代,當時要香港人乖乖排隊難上加難。1975年大家樂位於雪廠街第三間分店,外賣情況是一道奇景,有當年快餐店收銀員憶述:「當時甚至不會排隊,客人鬥手長,手快有,手慢冇,客人右手付錢,左手已伸手拿三文治。午市過後,手指都發麻。」同樣,從前深水埗的茶檔,客人坐在高凳上也是「鬥手長」,誰人最快伸進櫥窗,便更快下單。

混亂情況,直至同年麥記出現,採用半自助形式服務,要求客人排隊購票買食物,自此將排隊、自律的核心價值帶入香港人生活,其餘快餐店也仿效這種模式。

地鐵規訓香港人排隊習慣

後來到了1979年地鐵出現,月台上的黃線原來有很大的影響力,進一步規訓香港人的排隊習慣。當年有一個怪現象,港人一踏出地鐵站,就不會排隊,巴士、的士常見打尖情況。一看港鐵多年前改變月台的黃線,從車門直排,變成兩邊斜排,令香港人養成先讓乘客下車的習慣。

上周高鐵預售車票,市民、傳媒通宵等候。(資料圖片)

80年代已有排隊黨買樓

可惜,自排隊黨出現,排隊不再是資源分配最公平的方法。

其實,早於80年代香港已有排隊黨,當年香港人排隊買樓花「先到先前得」,那時有「白手黨」、「飲管黨」出現,如1988年沙田第一城,連排隊籌也被炒高。又如1990年大埔太湖花園開售,當年這些發展商的新樓盤並無委託地產代理促銷,一眾代理就淪為買家的跑腿幫手排隊。售樓當天,大清早,人龍已差不多繞了太湖花園一個大半圈了,靜待發展商開門售樓,突然殺入一群口含飲管的粗眉大漢走上龍頭「打尖」,後又有手戴白手套的大漢氣勢逼人衝來,另起一條新隊。後來才演變至電腦抽籤、派貨讓代理促銷的方法。排隊史,能一窺香港人的需求。香港人,由始至終為買樓而通宵排隊。去年海之戀首輪開售,為金管局加辣後首個開售的新盤,人龍從置富都會售樓現場排隊至紅磡火車站;颱風山竹來臨前一天,將軍澳新盤LP6(日出康城第VI期)進行銷售同樣「打蛇餅」,8號風球逼近亦無阻港人買樓。

香港除了為買樓排隊,多年來為誰而排呢?記得98年港人為麥記奧運Snoopy系列通宵排隊;千禧年雙非家長空凳陣排隊,有港爸為孩子學位辭職去排隊;可憐的是現在連郵展、劉德華演唱會要預早一周去排隊,即使面對排隊黨,亦明知不可能而為之。而今日,香港人要為上班而排隊半日,就是最悲哀的事情。

「海之戀」開首輪開售情況。(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