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再闖城規會 西營盤德星里擬建插針樓 民居恐被高牆包圍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發展商仲益國際(下稱「仲益」)現就西營盤德星里改劃「休憩用地」為「住宅用地」,再次向城規會遞交申請。2014年8月,仲益曾申請相關的改劃,當時遭城規會駁回。由於該地段過於貼近周邊大廈,民間團體城西關注組擔心一旦新住宅落成就淪為「插針樓」,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
如今發展商再度闖關,居民又有機會面臨「插針樓」的威脅。關注組成員張啟昕認為政府責無旁貸。「當地段早於1970年代已劃為『休憩用地』,若政府有心規劃的話,早就應該收回來興建符合當區居民需要的休憩設施。」

發展商四年後再向城規會申請改劃,西營盤居民將面臨「插針樓」威脅。(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插針樓」將被三面包圍

根據文件顯示,德星里1至7號的地盤面積約495平方米,而仲益計劃於該地盤興建樓高25層,共80個住宅單位的商住大廈。然而,德星里位於第二街及第三街之間,改劃的位置現時更被裕新大廈、宜順大廈及康和花園三面包圍,將來大廈一旦落成,新住客猶如被三面高牆圍繞,而鄰近的居民亦因為「插針樓」影響通風及景觀。城西關注組成員張啟昕稱,現時該址為樓高三層的住宅,跟周遭大廈的環境配合。「現時的住宅正好『凹』了下去,不會阻擋了陽光與通風;但有街坊擔心如果大廈建成,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德星里1至7號現為樓齡逾60年的3層高住宅,三面均是高樓大廈。(從政府文件截圖)

駁回14年申請並非因居民反對

仲益早於2014年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住宅用地」,當年城西關注組曾多次就事件於社交平台及街站解釋「插針樓」落成的影響,更收集到近200份反對意見;而城規會因新建住宅大廈的座向或會影響該區的空氣流通,最後駁回仲益的申請。

然而,仲益及後入稟司法覆核城規會的決定。當時法官認為通風問題的影響或需要專家去評定,但業主無機會回應顯然是違反程序公義。張啟昕對司法覆核的結果並不訝異,她認為城規會的審批過程毫不公開透明,無論對發展商還是市民而言,也不是公義的審議。「即使社區有多大反對聲音,城規會都不會重視。當時德星里的改劃申請被駁回,並非因為社區反對,而是極有可能因為技術性問題,如遞交資料文件不完備,或政府部門並不支持。」

仲益於今年9月遞交的資料中,提供了空氣流通評估、經修訂的樹木評估等報告;如今再闖城規會,是否增加了成功批核的機會?「沒錯,因為發展商聘請顧問評估,一定會做到符合城規會的要求,所以如果今次再遞交申請,的確有機會能夠通過審批。」

西營盤居民如今面對「插針樓」威脅,是政府對休憩用地缺乏規劃所致。 (資料圖片)

劃為「休憩用地」50年 政府從未發展

環境報告、空氣評估或許能通過審議,但西營盤缺乏休憩空間卻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思匯政策研究所於2017年的報告顯示,西營盤及上環的人均休憩用地面積僅得1.1平方米,低於香港的規劃標準(《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休憩用地供應標準為2平方米),而政府於《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中,建議的新標準則是2.5 平方米,比政府期望的標準遠低1.4 平方米。

縱然如今離2030年尚有12年,張啟昕認為政府的土地規劃政策混亂,難以預期西營盤的休憩用地能達到規劃標準。以是次申請改劃的德星里地段為例,政府早於1970年將該址劃為「休憩用地」,但近50年以來卻沒有收回土地作重新規劃,才導致居民如今面臨「插針樓」的威脅。「現時德星里的住宅樓齡約60年,在1970年代政府才把它劃為『休憩用地』,其中目的是限制發展的密度,或重建時興建街坊休憩的設施。即使發展商不應該用來建屋,但政府這麼多年來都不收回,也是政府的責任。」

城規會將於今年11月再次審議德星里改劃的申請,張啟昕希望城規會能夠聆聽社區的意見,避免德星里成為先例,令其他發展商有機會將該區的休憩用地陸續發展為住宅。

一齊就德星里改劃發表意見:

https://goo.gl/forms/PaHnjy1Ox64fsG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