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手繪明信片撐小店 珍惜留不住的風景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提起「撐小店」,不論網上討論還是傳媒焦點,總落在趕忙幫襯食店的一條長長人龍,光顧小店的最後時光似乎是大眾較容易作出的選擇。本地畫家慧惠最近推出「撐小店:慧惠x香港小店明信片系列」,以畫筆展現榮興單車、粵東磁廠等小店。記者在一堆美輪美奐的明信片中,瞥見一張經已結業的「合成士多」,頓感唏噓。慧畫期望作品能介紹本地特色小店,鼓勵市民珍惜之餘,更要留住當中的地道人情味。

推出這張明信片的時候,合成士多早已結業。(受訪者提供)

自幼居於舊區 一直愛畫香港小店

畫家慧惠成長於油麻地舊區,自幼習畫,也愛畫社區小店的光景人情。「那些小店老闆用自己雙手為街坊服務,很多時他們都不會只當街坊是客人,而是會一起傾偈吹水,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社區聯繫。」慧惠說,自從2014年7月開設同名臉書專頁後,小店一直是她的創作靈感來源,畫筆下的小店大多是過去曾光顧,現場先勾勒出構圖,之後再慢慢地完成作品。

赴日學畫感受小店人情

慧惠曾經到日本學習木刻水印和「絵手紙」,亦不忘留意當地的社區人情與小店光景。當時她住在富士山附近的一間民宿,那個小社區的餐廳與店鋪,除了成為她筆下作品,親切而緊密的鄰里關係也令她印象難忘。她提到那裡各家小店都貼有一張「絵手紙」,那不僅僅是一封有圖畫的信,更包含繪者對收信人的祝福,出自一家酒舖老闆的手筆。慧惠後來知道酒舖老闆本身喜歡畫畫,雖然要繼承父業,但她著實為老闆與街坊真摯深厚的情誼感動。

「小店可以令香港社區更多元化,香港人也會有更多連鎖店以外的選擇。」慧惠解釋,就算是港人到外地旅遊也不會只著眼那些跨國連鎖品牌,而是感受當地社區小店,感受其文化傳統和濃厚的人情味。「假如我們只得連鎖店,香港會失去自己特色。」

 

明信片可於Kubrick、藝鵠、利記士多等地選購。

榮興單車。(受訪者提供)
美姿華攝影室。(受訪者提供)
善美影室。(受訪者提供)

如果小店終究留不住?要記住它的美好。

近年來,但凡小店結業的報導一出,總會引起網民及市民討論,甚至不惜時間排隊吃最後一餐。如果小店終究失去,我們如何可以做得更多?記者曾光顧過合成士多,遂與慧惠談起店主黃老闆,談起關於合成的瑣碎記憶。慧惠明白小店會有結束的一日,「但是你會記得小店給予過你的事物。如果你日後也會開設小店,你會不會想想小店曾為街坊帶來甚麼?」慧惠希望光顧小店的人不會只限於消費,記住小店的美好,再令自己發揮其美好的一面,這是她創作小店明信片的意義,是她自己「撐小店」的心意。

「我自小住油麻地,身處舊區,總覺得人情味很重要,喜歡草根小店,喜歡筆下小店的客人和光景。他們獨一無二,給我的印象體驗都不同;他們令我覺得香港還有希望,而我還會畫下去。」慧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