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誕・屯門】小商販組花炮會繫半生友誼 屯門新墟中佬的浪漫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每逢農曆3月23日天后誕正日,香港各區都有不同慶祝儀式。而在屯門亦有大型天后誕巡遊,30多個花炮會持花炮、舞龍獅,沿屯門鄉事會路巡遊至屯門河側的天后廟。當中,全屯門最大的花炮連日來擱在新墟街市旁的小巷,吸引大批街坊圍觀、上香。眾人埋首於后角天后誕,從派平安福袋到30壯漢抬花牌,背後原來是一群商戶、小販出錢出力半世紀的友誼。后角天后誕不單見證著屯門百年興衰,更連繫一眾屯門新舊街坊。

義聯堂花炮會主席吳貴滿(中)連月來忙於籌備屯門后角天后誕。(曾雪雯攝)

義聯堂花炮會派近千個福袋

早上約九時半,新墟街市旁的仁愛堂公園排滿長長的人龍,等待領取平安福袋。近千個福袋由紮根屯門半世紀的「義聯堂花炮會」集資而來。義聯堂花炮會主席吳貴滿指,花炮會最初屯門新墟街市商戶、小販組成,每年透過競投花炮、籌款、商戶捐助維持運作。

義聯堂花炮會主要由屯門商戶、小販組成,天后誕當日他們便到新墟商戶間舞獅。(曾雪雯攝)
+1

「可以由零做一件事」

吳貴滿的媽媽就是其中一名開山元老。當年,屯門仍未填海,屯門市中心廣場仍是海灣。吳貴滿的媽媽原是水上人,在鹿苑酒家、長城戲院(今新墟街市一帶)附近的墟市賣魚。由於商戶、墟市小販都依仗天氣,大伙就組成花炮會供奉天后。吳貴滿自11歲起,每逢天后誕便抬天后像(鏡屏)巡遊,從天后像到花炮會,一抬就抬了半生。「最鍾意氣氛,同埋自己可以由零做一件事有滿足感,而且求完心安理得。」

全屯門最大的花炮,連日來擱在新墟街市旁的小巷。(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2

花炮背後有位七旬「美術指導」

這群商戶、墟市小販每年花上四、五萬元,製造近三層樓高的花炮。他們會特意加上生薑、花盤、吊錢、富貴竹,讓訂製回來的花炮充滿生氣。堂內元老級人馬、71歲陳仲明便是他們的美術指導。陳仲明家住屯門逾60年,他笑言未夠20歲就開始玩花炮,起初幫手,漸漸便因為興趣為花炮「化妝」。

花炮樓高三層,陳仲明便活用過去30年的地盤工作經驗,一層加生薑,另一層加香燭。如今年屆71歲的他,仍會徒手爬上花炮,親手為頂部吉祥物「福鼠」懸上「金錢」,後輩都稱他為「蜘蛛俠」。

陳仲明今年七十有一,但在花炮矯健如飛,親手為頂部吉祥物「福鼠」懸上「金錢」。(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海岸被填變屯門河

60多年來,陳仲明見證屯門天后誕變遷。他慨嘆,「以前真係好興旺,依家得返個尾數」,以前后角天后廟臨海而建,如今天后廟前被填成屯門河,連往日搶花炮的傳統亦因安全問題轉變成「抽籤」。就連當日玩花炮的好友、拜天后的善信亦漸離世,只有71歲的他仍為後輩攀上花炮化妝。「好難得有咁多朋友一齊玩,都想有人維繫呢個傳統」。當魚販的他樂於以裝飾花炮消磨時間,亦因為他的努力,義聯堂至今奪得十屆屯門天后誕花炮設計冠軍。

義聯堂近30人合力推動大型花炮,擦身而過的途人都不解這群中佬的情誼。(曾雪雯攝)

發展新市鎮 「摧毀」花炮會

上一輩漸退場,下一輩接棒。近二十年,義聯堂都是由吳貴滿掌舵義聯堂,50多歲的他見證屯門數十年發展。他指,兒時屯門花炮會多達130多個,目前僅餘30多個。背後不只上一代元老相繼離開,更與屯門發展遷拆有關。「後來發展屯門區,啲村搬、遷拆,好多會都冇做」。正如吳貴滿的舊居新發村,如今已拆卸改建成屯門西鐵站。舊屯門遷拆,拆掉原有的社區網絡,但幸好每年仍有一群屯門舊街坊和創會元老會在下班後趕回屯門,讓義聯堂不致凋零。

旁人不理解花炮會的浪漫,常把花炮會與黑社會畫上等號。(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常誤會花炮會為黑社會

不過,旁人不理解花炮會的浪漫,常誤會花炮會為黑社會。吳貴滿的太太起初也不明白丈夫何以為花炮會出錢出力,吳貴滿笑言,「初初結婚,太太擔心我辛苦,仲辛苦過返工,後來佢都畀我感化咗」。後來,太太眼見丈夫熱誠,又親身感受獨特的賀誕文化,漸漸理解丈夫,並幫手整理文書工作。

貴滿幼女Hidia(左二)昨日坐在花炮前,用身體穩著花炮。(曾雪雯攝)

而兩人的下一代亦受兩人薰陶。每逢天后誕,兩名女兒亦會來當義工,若天后誕遇上平日,她們更會向學校請事假。是日天后誕,吳貴滿幼女Hidia亦拿起銅鑼隨義聯堂獅隊鑽入小巷,為新墟商戶帶來祝福。第三代屯門人Hidia笑言天后誕很好玩,「最鍾意個氣氛,全部人合力做一件事好開心」。原來兩代人喜歡天后誕也無關神力,而是趣味與回憶。

小孩用盡全身存氣推動天后娘娘的巡遊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