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街坊泥鯭」推動共乘理念 用戶自發提供點對點乘車服務

撰文:實習記者 鄭巧兒
出版:更新:
穿梭巴士目前由公司自負盈虧,行政總裁呂忠義(右)及梁一傑(左)希望吸納廣告商支持幫補支出。(受訪者提供)

很多上班族每天都在煩惱交通問題,如果住的偏遠,交通路途轉折不在話下,倘若遇上惡劣天氣及大型活動,甚至更要承受車輛短缺或車龍太長的苦況。有本地企業便為此設計出「街坊泥鯭」應用程式,鼓勵用戶共享閒置的「坐位」資源,並自組共乘私家車、的士及穿梭巴士,除可便利更多上班一族外,更有望紓緩交通擠塞等問題。

「btw街坊泥鯭」應用程式創辦人之一的梁一傑表示,他早於2011便有成立創企的經驗,當時是以廣告創作為主,而是次這應用程式所屬的雲碼科技公司則是由朋友呂忠義成立,他因認同程式的共享理念及內容而選擇加入,成為公司的一份子。2人早於去年10月便在Facebook上設立「大埔街坊泥鯭群組」,短短3個月內擁有2.4萬名會員。企業在今年4月更獲得最佳資訊科技初創企業(社會貢獻)金獎,7月「btw街坊泥鯭」行程共享平台便正式面世,主要針對上下班人群,把共享概念加以實踐及發展。

用戶可自行分享及搜尋的士及私家車行程(左),亦可追蹤免費穿梭巴士所餘座位(右)。

在此程式中,現有「拼車」坐的士、私家車及穿梭巴士3個選擇,前兩者的用家可以自定每一程所收取的費用,後者則是由雲碼免費提供。在應用程式的界面上,用家可以輸入包括時間及地點等行程資料,系統便會透過智能配對為用戶找出最合適的行程,或可自行創造行程,主動向其他用戶提出共乘的士或私家車建議。系統內設立了即時通訊系統,有心水行程時,用戶便可與車主作即時溝通,確認上車地點及時間。用家可以免費下載「街坊泥鯭」應用程式,但每個行程的收費則視乎車主而定。

他認為研發此應用程式的最大困難在於設計上,因市場的環境不斷變化,團隊為此需經常作出調節,程式自上架後,至今已有超過4千人下載,每日分享的行程平均有30個,成功配對率約2成左右。他解釋這類型的應用程式需要大量的用家才可有更高的配對率,因此有2成配對率已算不錯。他補充,與香港市面上有相似功能的應用程式比較,他們的行程較為多元化及能以社區為中心,根據地域分組,有助提升行程配對成功率,他自己亦有以身作則鼓勵朋友加入共乘的行列。

「btw街坊泥鯭」應用程式創辦人之一的梁一傑稱穿梭巴士目前僅在上下班時間提供來往科學園及大圍、九龍塘、尖沙咀,未來希望在更多地區推行。(羅君豪攝)

與陌生人共坐一車難免會感到尷尬,「街坊泥鯭」吸取以往在Facebook的經驗,在應用程式中增設查閱行程記錄及社交互動功能,方便用戶彼此在上車前已透過互相交流打破隔膜,增加乘車安全性及熟悉感。梁一傑亦指未來會以各區的穿梭巴士服務作為推廣的主打項目,以吸引更多用家使用及起了宣傳效果。

雖然穿梭巴士現時仍是由企業負責相關的費用,但長遠來說他們希望爭取更多贊助及招登廣告的機會,以補貼開支。他認為加入科學園最大的好處在於資源上,亦可有機會接觸天使投資者,增加與不同投資者的聯繫,而這些是1間創企單憑一己之力很難做到的。他表示目前會以10萬個下載為目標,希望在年底前把服務範圍擴展到10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