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歷史】70年代樓盤廣告畫 建築師半天手繪黃埔花園郵輪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一幅幅樓盤廣告,一張張過度後製的樓宇照片,看膩了嗎?在電腦尚未普及的1970至80年代,建築師在16小時內,手執一支畫筆,把建築師樓的設計化為紙上顏料,甫風乾就用作項目介紹,或印為售樓書封面派發。76歲的退休建築師黃宣國擅長以水彩手繪建築物,經他手繪畫的建築物多不勝數,當中尤以黃埔花園郵輪、太古廣場、恆生銀行總部等為人熟悉。

黃宣國把往事種種細節記得清楚,手繪建築就是他的人生。(李慧筠攝)

16小時不吃不喝 通宵達旦

打開黃宣國的作品集,不乏香港人可輕易認出的地標,像太古廣場、恆生銀行總部,均由黃老師親手繪畫。問及得意之作,他一言不發翻開作品集第一頁,一望竟是黃埔花園郵輪。手繪建築並非易事,建築師的巧手使樓宇佇立圖中,追求寫實,也追求描繪空間的光影與質感。這位老師傅說道:「畫像似相片一般,就失去藝術性,有時要畫意境。」

醞釀一張畫作的時限只有16小時,黃宣國憶述當年在公司等至黃昏,始收到設計大綱,展開他們的無間工作。憑着樓宇平面圖及層數、面積等資料或模型,建築師把設計概念化為立體建築物,塗上水彩或噴畫,工作至通宵達旦,直至翌日清晨趕起作品見客。他笑說:「不吃不喝,從5點半到九點半OT(超時工作),第二朝齊齊去飲早茶!」

黃宣國有份參與黃埔花園郵輪項目的插畫設計。(1989年,黃宣國畫)(受訪者提供)
圖為南區某私人洋房。(噴畫、水彩,1994年,黃宣國畫)(受訪者提供)

手執兩幅水彩畫到香港 磨練後成大行御用繪圖師

當年他就讀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素描、畫山水鍛鍊有功,畢業後跑遍廣州、成都打工。「這張是水彩,融合了國畫。後來我去香港搵食,只帶兩幅水彩畫見工。讀建築的同鄉好友比我還畫得好,覺得我未夠班,甚至想把畫作撕爛。」黃宣國23歲時畫的兩幅成都金華河畔水彩作品,直至畫中民居被拆,才因懷舊而獲注目。

1980年初到埗香港,他被視為「大陸仔」,只能由2000元一幅畫做起。後來,他鍥而不捨繪畫記憶中的各大建築,終於慢慢為人賞識,輾轉加入大行王歐陽建築師行,成為該公司建築效果圖的「御用繪圖師」。「90年代,一張A4大小繪圖價值4千元,一張A0大小繪圖更值5萬元。」黃宣國說。

黃宣國畫作多不勝數,要求甚高的他卻甩甩手道:「只有3百幾張可以見人。」(李慧筠攝)
圖為成都金華河畔。(水彩,1963年,黃宣國畫)(受訪者提供)

電腦無法取代 盼後人勿忘手繪質感

年代更替,黃宣國已經退休,手繪的建築設計圖亦逐漸被實境相片、電腦製圖取代。他淡然說道:「時代進步,唔到你唔忿氣。」但今天部分建築配圖,轉以電腦模仿手繪風格,由此可證,人性化的手繪仍然優勝機器。

黃宣國看似看透世事,訪問後,他卻把由自己心血結晶結集而成的光碟,珍而重之地交到記者手上,囑咐把之推廣,祈盼有志建築的學生,不要忘記繪畫和書法練習的重要。

圖為粉嶺私人屋苑碧湖花園。(彩鉛,1990年,黃宣國畫)(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