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修藍屋】香港首項留屋留人保育 一次漫長的街坊成長課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衙前圍村被清拆,同德大押被重建,古蹟保育寸步難行。萬事起頭難,藍屋建築群作為本港首個「留屋留人」的保育項目,經歷6年的工程,第一階段的橙屋和黃屋復修快大功告成,藍屋復修即將展開。回溯十年藍屋保育運動,組織者「社區文化關注」創會成員陳允中說:「歷史保育要保育建築物,同樣要保育人。」
從政府主導到街坊自主,藍屋如何實踐「自己社區自己救」?

藍屋建築群是首個採用「留屋留人」的保育方案。(江智騫攝)
「社區文化關注」創會成員陳允中指藍屋的街坊與歷史同樣重要,所以有「留屋留人」的計劃。(江智騫攝)

推土機摧毀的不只是一座舊建築,而是建立多年的社區網絡。灣仔石水渠街藍屋築建群,包括︰藍屋、橙屋和黃屋的三棟。2006年市建局計劃將建築群 打造成醫館及茶館 ,居民將被迫遷走。眼見屹立灣仔近80年的藍屋「被規劃」,不想被官方主導發展,陳允中與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專家、學者等不同社區的持份者去組織街坊探討方案,力爭「留屋留人」。相隔十年,第一階段的工程將快完成,建築群中,橙和黃屋即將完成復修。陳允中說:「藍屋是一個成功例子,去鼓勵在其他社區面對同樣問題。」

「成功爭取」 由組織街坊做起

高官不知道民間力量的威力,他們大多是被迫接受,從來沒有一個(高官)會與你商討而接納你的方案。
陳允中
陳允中指在藍屋保育方案的過程中,每項計劃均需要得到街坊同意,否則不會實行。(香港故事館提供)

藍屋是首個成功「留屋留人」的古蹟項目,究竟如何令市建局讓步呢?時機很重要,藍屋保育運動,遇上利東街與皇后碼頭的清拆,全民保育意識急升,政府不得不回應民間訴求,但更重要是街坊的團結和抗爭。

說起與市建局交涉的兩年歲月,陳允中為之氣結:「高官在天上面,他們怎會跟你談?我們從來沒有談過。」與官員沒法談攏,他們便用「自己方式」解決問題。

組織街坊不能一蹴而就,「並非所有街坊都想留低,我們成立了「藍屋居民權益小組」,協助想離開的街坊上樓(入住公屋)。」陳允中說。

藍屋居民於2006年舉辦記招,親述他們的訴求。(香港故事館提供)
2年抗爭,2年寫計劃書,直到2010年終於爭取成功。
陳允中
街坊會帶領導賞團,介紹藍屋及灣仔的歷史。(香港故事館提供)

慢慢地,街坊自信增加了

 

從組織街坊到上街抗爭絕非易事。陳允中指大部份街坊都害怕面對官員和記者,加上沒有抗爭經驗,他們不能立即走上街頭爭取,所以首先要拉近與街坊的距離。「我們每逢星期三都會與街坊開會或舉辦活動,風雨不改,久而久之便建立起互信關係。接着,讓街坊參與對外的工作,如︰聯絡、召開記者招待會、舉辦展覽及帶領導賞團。街坊初時都不習慣向公眾表達意見,隨着經驗愈來愈多,自信明顯增加不少。」陳允中說。

藍屋精神是實現民主生活,任何事情都可以開會決定,沒有人可壟斷。
陳允中
街坊向林鄭月娥提出保育藍屋的原則。(香港故事館提供)

藍屋運動中,「自己社區自己救」並非只是一句口號。陳允中表示當政府接納「留屋留人」方案後,與街坊花了兩年時間來寫計劃書。「讓街坊參與抗爭的時間很漫長,每項計劃都需要得到他們同意,否則不會實行。早前林鄭月娥前來商討藍屋的發展,街坊於會議間期提出 《藍屋保育  6大原則》,為此我們足足討論了數個月。」陳允中說。藍屋建築群將有8戶舊街坊及12 戶新租客,其餘單位將用作故事館、餐廳、展覽等用途。陳允中期望新舊街坊能擁有同等權利,並以工作小組形式讓居民集體管理,天台、公共空間等地方,實踐民主生活。

 

成功爭取後,藍屋的下個十年?

 

與街坊同行十年,橙、黃屋落成在即,陳允中喜見街坊的轉變。「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權益,不怕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們理解民主一定要詢問持份者意見。」下一步,街坊需要搬往橙屋和黃屋暫住,再待藍屋復修完成後回遷。下一個十年,藍屋走往哪裏呢?社區依然面對不同挑戰,發展威脅隨處可見,月初,城規會剛審議慶雲街興建25層酒店的計劃,藍屋內掛滿反對的告示,居民的聲音有誰聽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