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四無」傑青如今有車有樓 人生圓滿還欠一項:兩年全職義工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今年傑青惹來激烈討論,只因有得獎者自言生活只有工作,花兩年光陰,以29歲之齡置業。這邊廂,她為買樓而努力;那邊廂,另有傑青為別人建房子,教學生搭廁所。高永賢(Albert)2007年獲頒傑青時,才35歲,自嘲「四無」--無車無樓無老婆無仔女。轉眼9年過去,不再「四大皆空」,他的人生清單尚有一件有待完成才算無憾的事--「要有兩年時間全職非牟利地為其他人著想。」

對現今的香港人來說,工程學是水泡學科,但高永賢深信工程師可以運用專業知識,貢獻世界。(黃永俊攝)

全港首位無國界「工程師」 「擔任工程師是榮耀」

高永賢(Albert)是香港首位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工程師。自2000年起,他走訪不同災區及戰地,在前線醫療團隊背後,負責重建工程諮詢、搭建房子與廁所等,「我很想體現作為一個工程師的基本理念。」他引用本為工程師的美國前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的名言--「能擔任工程師是一個很高的榮耀(high privilege),而非一個責任那麼簡單。他們以科學和技術改變人的生活,保障人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增加人類對生命的控制能力。」

他認為普遍人對工程師的觀感,與自己的理念有很大的落差。大眾視之為剝奪財產者的同謀,專門建造昂貴的縮水單位和豪華名車;他卻認為工程師是一個重要的專業,富有社會意義,「要及時把病人送往醫院,你需要工程師,但現在沒有人會這樣聯想到工程師。」更可惜的是在香港難以實現這個角色。「(人們)只要建的樓愈起愈高、車愈來愈快,甚至很多工程師都忘記了初衷。」

建屋不只方便 也需盛載社會需要

在香港,職業彷彿自有它的定位,在商界打滾的是「金融才俊」,資訊科技人員被嘲為「IT狗」,而工程師又名「N展仔」,總是帶有「毒」的標籤。Albert從容幽默,沒想到學生時代的他極度內歛,不愛與人交談,「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不和別人說話,不用跟別人一起工作。」然而,這個夢想很快被現實打敗,「第一份工作已經逼使我改變,令我覺得不說話不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

本來只因工作而逼不得已地轉變,但參與救援行動令Albert真正發現工程師與人的不可割裂。他以建屋作例子,原來把難民營從一排排直行變成一圈圈小社區,讓人們自由流動及聊天,使居民的精神狀態變佳,便可以減低醫療風險,「這些從前都不曾想過。兩條直線是最快最方便,一架車推著食物和水,一條直路送完便可以離開,要建小區、要轉彎,多麻煩。」Albert撥弄桌上的花生殼來比喻成帳篷,「做救援更需要與別人溝通,了解別人在想甚麼。以前建屋考慮力學,現在看得闊一點,屋盛載的是一個家庭的維繫和需要。如果把家庭當作社會的單元,它也盛載萺社會的不同需要。」

Albert以花生殼模擬難民營,說明救援需要顧及災民的心理狀況。(黃永俊攝)

大學生輪候公屋 只因對未來的恐懼

獲頒傑青後,Albert從實踐理念改行傳播信念。2009年,他出任香港大學高級學生導師,鼓勵學生參與本地及國際地區工作,甚至讓學生完成自己想出來的計劃:有人推廣素食,使校內餐廳增設素食選擇;也有人瘋狂自修,為泰國研發太陽能廁所……今年剛離任的他說起往事,眼眸充滿欣慰的喜悅,不過他亦坦言學生對這個非必修課程的反應十分極端,「有的(學生)不計利益、不計成本,從一年級開始不斷遞交報告書,做到畢業;有學生決定畢業後逗留在內蒙古一年……感動到不得了。」也有的來了一課便走了,「你會看到他很不喜歡,很不情願。」

綜觀而言,他覺得整個課程並不成功,「社會是現實的,很少人參與。兩萬多個學生當中,最多只有1,000人參與,5%。」Albert認為透過服務社會,學生可以尋找自身與城市、世界的關係,亦能把他們培育成關注社會和基層利益的精英,是一件值得讓每個人花1至2年光陰,全心全意去做的事,「我們不缺優秀的學生,缺乏的是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人。」

Albert在教學期間,也聞說很多學生申請輪候公屋,但無意改變他們的想法,「這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而且這是另一種危機感——他們對未來的恐懼,使他們做出一些擴大自己利益的行為。」

Albert在教學期間,聞說很多學生申請輪候公屋,但無意改變他們的想法,「這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而且這是另一種危機感——他們對未來的恐懼,使他們做出一些擴大自己利益的行為。」(黃永俊攝)

居所是基本生存條件 不應如此艱難

那年35歲,青年自嘲「四無」,沒有車沒有樓,也沒有妻兒,完美符合「廢青」標準,9年後的他打趣道:「你都不希望我還是『四無』啊?四樣齊哂啦,還有一樣,就是年紀都4字頭,哈哈。」

關於置業,他淡淡笑道:「人有我有啦。」根據2016年的調查數據,香港樓價中位數與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差距是全球87個地區當中最高,值得嗎?「當然不值得。」他重覆道:「當然不值得……生存的基本條件不應該如此艱難。(除非)你要住大屋,你要努力表現你比其他人更值得有這些東西。否則,我覺得基本飲食住宿不應如此困難。」他認為居所是一個重要的基本生存條件,語帶唏噓:「人的生存條件很簡單,其實和動物差不多。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東西,要飲要食要有瓦遮頭……但一個人如何配合他的生存空間,取得他想要的東西,不是由他一個人簡單地決定。」

如今不再「四大皆空」,人生需要做過甚麼才算無憾?他稍稍停頓,接着說:「做完24個月……要有2年時間全職非牟利地為其他人著想,考慮別人的需要。」距離人生圓滿,他尚有11個月的額度,等待女兒長大後繼續完成。

傑青,即工作成就卓越及具社會貢獻的青年,官方網站如是說。翻看歷屆傑青,現任特首梁振英、因召妓醜聞而提前下台的廣播處長朱培慶及藝人成龍皆榜上有名,或該如歌詞唱道:「不需一把尺去辨別有用,還有一種有價但是無求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