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六成長者新力軍:最想在某項技能領域上被肯定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香港遊樂場協會調查指,3成受訪者認為藝術是最適合他們發展的領域。(陳芷慧攝)

香港人打破日本紀錄,成為全球最長壽的人,然而,香港遊樂場協會剛發佈「退休人士精神生活調查2016」,發現過半受訪者不滿意退休後生活,當中主要原因是「得不到認同」、「沒有個人價值」。在調查中,受訪者被邀為自己生活評分,僅有58%受訪者的評分達到合格分數6.1 (滿分為10分)。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監(機構傳訊及體藝服務) 溫立文說:「數字屬高或低,見仁見智。但細想一下,香港是富庶地方,醫療好,卻只有6.1分。」問題在哪?

調查指有六成退休人士日間主要活動是休息或靜坐。(黃永俊攝)
香港遊樂協會調查指,受訪者對退休生活滿意度一般,僅有六成人對自己生活評分6.1分,僅合格分數。

關注退休人士精神健康 香港比內地更落後

香港現在有112萬65歲或以上人士。要改善長者生活,除了醫療劵、全民退休保障,退休人士的精神生活也一樣重要。温立文指歐洲早已提出「退休綜合症」的概念,關注退休人士離開職場後,可能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如精神不振、失落、性格孤僻,甚至影響生理健康。曾訪問一位80後朋友,他剛退休的父親每天坐在家裡看Youtube和睡覺。「他說從前工作勞勞碌碌,日曬雨淋,退休後只想待在家裏。」朋友說。香港遊樂場協會調查中,六成受訪者日間主要活動就是「休息 / 靜坐」「然而,香港對這個概念 (退休綜合症)仍然陌生,比內地、台灣更要落後。」溫立文說。

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監(機構傳訊及體藝服務)溫立文說:「香港有很好的醫療保障,但最重要是關注退休人士的精神健康。」(陳芷慧攝)
調查中的受訪者,最憂慮的事情除了親友離去,就是「不被認同」、「欠缺個人價值」。

豬肉獎也是獎 自我新發現

香港遊樂場協會訪問了2,142位第三齡人士(已退休或半退休人士),逾六成受訪者是60歲或以下的「長者新力軍」,剛開始退休生活。有八成受訪者表示「仍有未達成的心願或仍有想做的事情」,「而他們最想做的事情,竟然不是環遊世界,而是在某項技能領域上被肯定及有成就。」温立文說:「他們理想退休生活是有獲獎的機會,未必是諾貝爾獎,但至少讓他們對自己有新發現。」

事實上,以政府2001年統計推算,現時60至75歲長者,有一半擁有中學學歷程度以上。他們有社會經驗,有能力,身體仍然壯健。長者政策不能單走「醫療」路線,更應著重第三齡教育。

余婉玲參加「第三齡藝術大使計劃」並獲得獎項嘉許,她分享藝術課程令她發現自己的藝術細胞,撇掉退休後的失落。(陳芷慧攝)

藝術活動最適合第三齡人士

香港遊樂場協會的調查顯示,受訪者選擇擬增進知識範疇中,約3成受訪者認為藝術類最適合自己。今年香港遊樂場協會剛完成一個為期3個月的「第三齡藝術大使計劃」,讓退休人士免費上藝術課程,包括書法、油畫、水墨畫、剪紙等,同時與年輕人義工和社工一起上課,從旁鼓勵。在600位參加者中,有10位及37位表現出色的學員,分別獲得「第三齡藝術大使大獎」及「第三齡藝術大使」獎項。

余婉玲就是其一。她從前是文員,退休後過了半年「蜜月期」。「起初覺得退休生活好正,唔使趕巴士,最重要係可以瞓幾耐,就幾耐。」半年後,「我開始覺得冇嘢做,好似所有事情都唔需要我,好冇用,好失落。」余婉玲參加了藝術課程,因表現出色獲頒獎嘉許,「雖然冇感動到喊,但真係好開心。我有邀請朋友參加我的頒獎典禮,佢哋都話要參加。」

政府應大力發展第三齡教育

香港教育學院前副院長陳培佳博士退休後重返校園,任教「樂為耆師」長者導師培訓專業證書課程。他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第三齡教育上,提高他們生產力,同時減輕年輕一輩的經濟壓力。

現時不少大專院校都設有「長者學苑」,讓長者成為旁聽生跟大學生一起上課。然而,入學資格受學歷所限,而且配額有限,陳培佳曾在報章上表示這種「補課式」計劃欠遠見,更認為真正發展第三齡教育,應該像9年免費教育般納入常規資助,給予長者課程認受性。例如參考英國做法,讓長者自行籌組方式辦學,在不同大學報讀有興趣的課程,由教授親自授課,比一般興趣班更具認受性。在北歐國家更有「學習護照」計劃,只要有護照,一年中可有兩個月學習時間,在指定機構完成課程,學費全數由政府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