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行樂團|七旬店主自學二胡 舖頭變Band房 周末組隊合奏圓夢

撰文:曾鳳婷 蔡正邦
出版:更新: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每逢周末,在石硤尾耀東街一隅,絲竹管弦聲聲入耳。樂聲原來由一班在五金行「夾Band」的長者奏出,名副其實是「重金屬」樂隊。
「五金行樂團」雖然由業餘樂手組成,但演奏水準不同凡響,媲美專業樂團。70歲的葉道是樂團的靈魂人物,也是永泰鐵器工程的店主,他16歲已投身社會,22歲來港定居,經多年磨練,葉師傅習得多門手藝──電工、三行、燒焊不在話下,他更曾為伊利沙伯大廈及匯豐銀行總行製作招牌。鐵漢背後,葉師傅原來熱愛音樂,閒時在店內吹笛和拉起二胡,後來他與一班志同道合的音樂人一拍即合,每逢周末在私竇Jam歌,令五金行成為另類「Band房」。
攝影:蔡正邦、曾鳳婷

對二胡一見鍾情 忙於生計年老才追夢 

葉師傅透露,兒時已鍾情音樂,但礙於生計,令他一直把音樂夢藏於心底。「初見時是心動,再見時是深情」,這兩句便十分適合形容葉師傅對二胡的鍾愛。小時候家境清貧,無力負擔昂貴樂器,初次接觸二胡是中學時代,葉師傅當時是文藝組一員,有次見到同學演奏二胡,立刻被它的音色迷住,令他對二胡產生興趣,「可以話係一見鍾情」。在同學教導下,葉師傅打開了音樂大門,建立對音樂的基礎知識。

「我覺得自己幾有天份,教咗一陣,就識拉一首完整嘅曲出嚟」。
永泰鐵器工程店主葉道
「初見時是心動,再見時是深情」,這兩句便十分適合形容葉師傅對二胡的鍾愛。(蔡正邦攝)

「我覺得自己幾有天份,教咗一陣,就識拉一首完整嘅曲出嚟」。但好景不常,葉師傅還未完成中三課程,卻迎來文革遭停學,需提早投身社會謀生,生活逼人,音樂夢也只能埋在心底。

重拾二胡之時,葉師傅已屆花甲之年,不怕有心無力嗎?葉師傅堅決回答:「唔會,呢啲嘢永遠有心唔怕遲」。(曾鳳婷攝)

20年前,親戚忽然贈他一把二胡,再次燃起他對音樂的愛,但他並沒有立即追夢,待子女投身社會,再無生計負擔後,葉師傅才敢踏出圓夢第一步。重拾二胡之時,葉師傅已屆花甲之年,不怕有心無力嗎?葉師傅堅決回答:「唔會,呢啲嘢永遠有心唔怕遲」。

除二胡外,葉師傅在鴨寮街與其他同道中人合奏期間,也學會了吹笛。(蔡正邦攝)

家中自學五年 鴨寮街中樂店巧遇知音人

葉師傅憑着一腔熱誠,只靠一把二胡、教材書及教學光碟,下班後在家中閱讀教材,便成功自學二胡。自學首五年,葉師傅都是獨自在家中練習拉奏,「之前都唔敢出去玩,因為知自己水平未得」。

直至五年前,他在鴨寮街一家中樂店發現一班樂手在店外合奏。葉師傅「膽粗粗」問他們,自己可否加入成為一員,「自己鍾意嗰樣嘢,就會自然行過去」。之後,他在鴨寮街學會吹笛,葉師傅透露,大多樂手年事已高,不夠氣吹笛,但笛子能為合奏添上一份色彩,半推半就下,他便開始學習吹笛,「佢哋唔夠氣吹,咪我嚟吹。(合奏)真係會有唔同」。

葉師傅透露,大多「知音人」年事已高,不夠氣吹笛,但笛子能為合奏添上一份色彩,半推半就下,他便開始學習吹笛,「佢哋唔夠氣吹,咪我嚟吹。(合奏)真係會有唔同」。(蔡正邦攝)

五金行放滿樂器 變夾Band私竇 

在鴨寮街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但最終被投訴阻街,被食環趕走,一眾知音人一度各散東西,部分人遷至石硤尾社區會堂附近繼續合奏,亦有其他人散落不同地區演奏。若要攜帶一些大型樂器如揚琴到社區會堂,他們更見吃力。葉師傅於心不忍,便提出到他的「私竇」夾Band。

「𠵱家會繼續做,好大原因係想留番個竇,繼續有個地方玩(夾band)。」
永泰鐵器工程店主葉道

葉師傅的「私竇」,原來就是他位於石硤尾耀東街的五金行,他更提議友人把樂器暫存在店內,免卻搬樂器之苦。每逢周末,他們便會在店內夾Band,陣陣悠揚樂聲,由街頭傳至街尾。

葉師傅的「私竇」,原來就是他位於石硤尾耀東街的五金行。每逢周末,他們便會在店內「夾Band」,陣陣樂聲由街頭傳到街尾。(蔡正邦攝)

五金行樂團每次合奏,都引來不少市民圍觀,一眾樂手會熱情地邀請途人坐下欣賞。葉師傅指,圍觀者除了街坊,也有年輕人和外國人,「我記得有個外國後生女企喺度聽咗一段時間,之後送汽水畀我哋;亦試過有個後生仔,三點三叫外賣到我舖頭,送畀我哋食。雖然我哋唔識,但都係一種緣份」。葉師傅非常享受眾樂樂的日子,故並未有退休打算,「𠵱家會繼續做,好大原因係想留番個竇,繼續有個地方玩(夾band)」。

葉師傅非常享受眾樂樂的日子,故並未有退休打算,「𠵱家會繼續做,好大原因係想留番個竇,繼續有個地方玩(夾band)」。(蔡正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