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呢份工】路牌字體原來由在囚人士寫 「監獄體」買少見少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曾蔭權罪成,曾揚言「我會做好呢份」嘅佢,唔知有冇機會幫吓手做路牌呢?
朝見頭晚見面的路牌,例如高速公路的圓形限速數字牌、藍色方形的不准駛入牌,原來是獄中犯人所寫﹗早於七十年代起,懲教署已受政府委託製作路牌。引入機器製作前,路牌皆是由在囚人士全人手製作。
他們以印模(Stencil)的方式,沿著刻有字體的鐵板在紙上鎅出字形,寫在路牌上,因此路牌上的字體有時會微微傾斜,或有些小缺憾,通通都是人手製作的痕跡。現時工序經已全電腦化,成品漸趨統一。網上有年輕人發起「監獄體重現計劃」,收錄漸漸消失的舊式路牌字體,為這種港式「異體字」留記錄。
資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道路研究社Facebook專頁)

高產量獄匠們 1年生產7000交通標誌

根據香港法例,成年在囚人士每周有六天必須過得「有意義」,例如學習職業技能,賺取每週約$45至$192的工資(視乎崗位而定)。這些職業技能包括製作交通標誌,還有垃圾桶、鐵欄杆、路邊石壆等,都是出自他們手。現負責製作交通標誌的院舍,就只有赤柱白沙灣懲教所,每年生產約7000個交通標誌和1500平方米的方向指示牌。

位於元朗豐年路的路牌,本來是舊式寫法的「撃」塗改成常用字「擊」。

路牌上被消失的異體字非錯字

駕車人士或會發現,有時路上一些方向指示牌會「寧寧舍舍」有一個字被蓋上,寫上新字,原來很多被蓋住的都是「異體字」,即是舊時港式寫法的中文字,和九十年代前印在報紙上的印刷體相似。

「朗」寫法為「良月」?「場」為「塲」?

「我從小已經常留意路牌,書寫習慣跟隨了路牌的寫法。」發起「監獄體現計劃」的九十後青年Gary說。他將路牌的字體稱為「監獄體」,指這種寫法傳統、是舊時香港人習慣寫的異體字。他指,懲教署自1996年起已改用電腦繪圖,路名寫法亦由舊式寫法變成常用字。「路政署曾經以爲舊式寫法係錯字,而用塊版蓋住它。縱使當時亦有區議員反映,但路政署推給運輸署、再推給地政處、最後推給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

交通標誌上最常見的舊式寫法有元朗的「朗」和馬場「場」,舊式路牌上的「朗」寫法為「良月」,「場」為「塲」,但現多因被投訴而被路政署以板蓋住。現在「置地廣塲」的商標仍保有舊式寫法,但這種寫法已在路牌上銷聲匿跡。「不少異體字消失,年輕一代根本沒有接觸過這舊式寫法,往往以爲是錯字。」Gary說。

靠Google街景圖 重組150塊監獄體路牌

他發現越來越多小時候看見的路牌開始消失,於是透過2011年的Google街景圖發現257塊監獄體路牌,親身到場檢查和拍照存檔,尚存的只有150塊,可謂買少見少。他用這些僅存的路牌發起「監獄體重現計劃」,透過勾劃路牌照片上的字體,收集約400個在路牌上出現過的漢字,再透過組合部首,仿製風格,完成約3000字。

「愨」是字典內的寫法,「慤」爲異體字,但「夏慤道」為香港的法定名稱,現時港人仍習慣寫「慤」。

攝於錦田市的舊式路牌,除了是由右至左寫中文,「腳」亦寫成「脚」,還有「區議會」的舊稱「District Board」。

「大欖涌」的「涌」用上舊式寫法,上面為(コ)而非(マ)。

道路研究社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Road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