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深水埗70年恒貞大押人去樓空 遺下招牌成無主孤魂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數千個舊式招牌,自上世紀高掛在這城市半空,卻因當年沒有精密的計算高度、尺寸,在屋宇署2010年修訂的《建築物(小型工程)規例》下,全屬違例建築工程要拆卸。
每年逾千個招牌已被當垃圾拆走,街道換上新式的LED招牌,還有些舊招牌是「無主孤魂」,商號店舖結業或搬走了,遺下招牌懸掛半空。幾年前結業的深水埗70年歷史恒貞大押,東主後人去年底清理舊物,獲收藏家接收;唯獨一幅不再亮光的霓虹招牌,仍屹立該區,至今仍讓街坊和路人,記得這道歷史痕跡。
一個個舊式招牌背後的故事,我們又知多少?

上世紀1940年代已在深水埗的恒貞大押,早已結業、店舖空置多年,其招牌至今仍豎設於唐樓。(羅君豪攝)

屋宇署2014年起,以深水埗福榮街為試點,及後陸續在大南街、油尖旺及港島,多個鬧市的目標街道,大規模清拆違例招牌。 招牌擁有人收到清拆令,就要拆卸招牌,或參與署方的檢核計劃,嘗試爭取保留。每年數以千個招牌已被拆卸,仍有些孤伶伶掛在上空,無人帶走,成為「無主孤魂」,深水埗的恒貞大押就是其一。

1940年代開業  舊招牌背後的商號故事

在人來人往的北河街,恒貞大押一幅巨型的當舖招牌,仍掛在唐樓半空。這當舖上世紀1940年代開業,多年屹立該區中心;今天一出港鐵站,當舖便在眼前,街坊說2010年仍有人經營,早幾年結業,一直重門深鎖。

恒貞大押早已結業,如今店舖空着,鄰店經營電機業,部分工具也放到這店門前。(林可欣攝)

門前的橫招牌和磚瓦已殘破不堪,牆身油漆剝落。這是上世紀商號門面設計,也是該區如今少見的戰前唐樓。路過驟眼看,已看到與同區其他大廈建築截然不同。

橫招牌寫上東主名為「江英」,他的後人去年11月聘請工人到當舖清理舊物,文化策展人鍾燕齊當時亦趕到現場。「見到工人將過期當票、工具和當物丟到多個密斗,準備全部丟棄。」鍾燕齊向工人解釋他的來意,逐一拾起舊物件。他收藏部分1980年代當票收據,及東主兒女的學習和成長舊物,如功課簿和玩具;他計劃整理後,能重組看到當年不同階層的生活景況。其他傢俱和瓷器等物件亦已轉贈有心人和收藏家。

當舖舊物反映當年民生  收藏家重拾當物作寶:棉胎、公仔書

恒貞大押去年11月請來工人棄置店內物件,鍾燕齊入內撿拾舊物,亦一睹戰前唐樓的高樓底空間。(受訪者提供)

他說恒貞當年在區內很有名,在50年代經濟匱乏的社會,為基層提供資金周轉,「舊物雖不算富有什麼歷史價值,卻記載很多民生史料,反映上世紀普羅百姓的生活。」

鍾燕齊拾到的當物什麼都有,原來除了金屬物件,蓆、棉胎和公仔書亦是當年常見的當物;這些物件對當年經濟拮据的人來說,或是最值錢的身家。而東主一家的日用品卻為富家人所用。「開得當舖應有一定經濟能力,見到東主女兒的舊功課簿出自名校、又存有歐洲玩具、鋼琴、包裝完整的禮物、外國製造的大燈,以及她與朋友周遊列國的相片,反映這舊當舖家庭當年的生活模式;傢俱和用品,亦相等於今天要住半山大宅的人家才用得起,而這卻是當年的深水埗!」

恒貞大押的舊物被有心人保留,鍾燕齊說這些竹片由當年的掌櫃以書法寫成,俗稱雞牌,是珍貴的民間歷史文物。(受訪者提供)

東主女兒丟棄舊物  剩下招牌

恒貞大押東主一家當年就住在這唐樓,全幢物業至今天仍為他們所有,地下經營當舖、二樓放當物、三樓為居所。「這戰前唐樓買少見少,樓底好高,似有四層高,興建時門口面向內街,而非一般唐樓對着馬路。」

可惜如今人去茶涼,鍾燕齊聽說東主女兒早已移民海外,去年回港清理舊店和居所,內部裝潢全都拆除,拆剩店上空的舊招牌。「這是較奇怪;也許不同人對物件的價值觀和去留不同;東主女兒或對自己舊物品沒情感,選擇丟棄,就剩下招牌。」

這間已結業的酒家在油尖旺,在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郭斯恆的招牌統計及研究中,發現這大型霓虹招牌一直仍在該處。(受訪者提供)
部分招牌於鬧市中心豎設,較多行人路過,若為「無主孤魂」的招牌,長年沒業主管理和保養,從高空砸下,或釀成意外。(羅君豪攝)
有些舊區的舊店已結業或搬遷,這家海味店招牌仍豎設於深水埗,該處現有一間也名為長城的藥房,但職員稱上空的同名招牌不屬他們店,是上手集團公司遺下。(羅君豪攝)

遺孤招牌被視為都市炸彈

有些舊物像招牌,我們每天路過卻少有抬頭留意,直至將要消失,才覺婉惜,頓有所失。記者走訪深水埗,親身數算街上頭頂的「無主孤魂」招牌約有十個;而在油尖旺區,根據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招牌統計和研究,截至去年初於該區錄得14個,大部分是食肆,有些是桑拿等等的招牌。

這些無主孤魂招牌,有些已日久失修,被視為「都市炸彈」。若從高空砸下、發生意外,據香港業主會以往案例,須由該商戶的業主及物業的業主立案法團去分擔責任。

位於長沙灣道長樂大廈的一家製衣公司招牌,去年7月也被拆走,該招牌設計細緻,有特色的標記。(羅君豪攝)
位於長沙灣道的長樂大廈,原本各家商戶公司的招牌已被拆走,大廈業主希望所有招牌格式統一,如今已重新製造和換上一個大招牌。(林可欣攝)

2016年已拆1550個棄置招牌  屋宇署追討清拆費用

1970年代在深水埗開業的「鋁新」公司,店舖和格局早已變遷,同址現是五金回收店。(羅君豪攝)

這類「棄置或危險招牌」,據屋宇署數字,去年全港有逾1560個經已拆除和修葺。在屋宇署相關指引中,店舖已遷走卻遺下招牌、店舖名稱被塗掉或拆走,及只遺下招牌支承鐵架,都歸類為「棄置招牌」。

署方表示,這些招牌因缺乏保養維修,而有危險性,會向招牌擁有人發出「拆除危險構築物通知」,若他們沒有遵從要求拆除,屋宇署會指示政府承建商淸拆有關招牌,並向招牌擁有人追討有關工程費用。

屋宇署又回應指,有些招牌對公眾有即時或潛在危險,甚至明顯威脅生命財產、有迫切危險,署方會視乎情況,主動即時拆除這些危險招牌。發言人表示,截至去年底,已按條例成功向法庭申請14張優先拆卸令,並已拆除14個危險、棄置或違例的超大型招牌,今年將繼續積極執法。

然而,商號人去樓空,或店舖已易手,內裏完全變了樣,遺下半空的招牌,除了要被拆除,仍有多少歷史重量?

舊式招牌買少見少,現存的店舖招牌,例如這間在深水埗北河街的茶餐廳,晚上也不亮霓虹招牌光。(羅君豪攝)
在舊區深水埗,不少招牌拆下一個又一個,不少商號的招牌已改為合符新規例,有些也轉用較輕和小型的LED燈牌。(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