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水上人過年食啲乜?姨婆口傳食譜 全家合力炮製極罕盤粉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有一種新年食品,名為豬油盤粉,相傳是蜑家傳統,來自水上人家,近乎失傳。如今市面已經沒有售賣盤粉,大概因為工夫繁複耗時,也少人認識。
以往團年,葉天申(Sunny)的姨婆及婆婆都會合力花數天做盤粉,直至數年前她們都過身了。姨婆臨終前向現已72歲的Sunny姨媽吳少梅留下一份簡單的口述食譜,少梅自此成為盤粉的「繼承人」。近年,Sunny及堂弟天佑發起一場家族運動:學做盤粉。記者看着這盤白色的粉,思索究竟它有什麼魔力,叫這家族每年花上兩天、全家總動員也要繼續做下去。
攝影:鍾偉德

Sunny說,每一年的盤粉味道都不一樣。時至今日,他們都未掌握一定成功的方法,有時會盤粉成糊狀,便不好吃。他們每年都會檢討盤粉做法,將經驗累積至下一年。(受訪者提供)
做盤粉,是須一家人合力的年度大事。

「如果我們唔學,就冇得食」 考「團隊精神」的過年食品

盤粉由粘米粉加豬油及水混成,冷卻後可切為粒狀,像白色的涼粉,口感較爽口,味道咸香。盤粉可煎、伴上湯(加黃芽白、蝦米、冬菇等)吃、也可放入火鍋。最初問天佑為何他跟堂兄Sunny會發起一起學做盤粉,他簡單回應:「如果冇人整,就冇得食。」這種過年食品,不像年糕、蘿蔔糕等普及,並非家家戶戶都知曉。關於盤粉的資料記載,少之又少。Sunny只在搜尋器找到兩、三篇專欄文章提及過;記者也只找到1960年代的報紙有到三篇數十字以內的食譜。2006年,就有報章說香港老字號「八珍」以前曾供應盤粉,但因為當中含硼砂(一種以前普遍使用但後被定為不健康的化合物)而沒再製造,已成絕響。

姨婆(前左二)的媽媽是水上人,因此她學會做盤粉。

少梅憶述,姨婆的媽媽是水上人,親戚在上環一帶做運輸,過年時候,他們會做盤粉賣,也送親友,姨婆大概由此學會做盤粉。臨終前,姨婆對少梅說:「你𠵱家唔學,之後就冇得食啦。」她口述了一些食物的做法,少梅寫下來了,但步驟及份量都欠清晰。近年,Sunny、天佑及少梅試了幾回,把食譜「科學化」,具體試驗出食材份量及步驟。

姨媽少梅寫下了姨婆口述的盤粉食譜。

盤粉不易做。盤粉由粘米粉加豬油及水混成由混粉、蒸粉、至攪粉,過程動輒用上7、8小時,加上冷卻半天、再做上湯,以及事前自己炸豬油,前後須花兩天時間。只是蒸粉,已要蒸四小時。Sunny說:「大概這是沒人賣的原因吧,四小時一盤粉,煤氣費都不知多貴了!」姨媽少梅說:「食就只是數分鐘,做可要幾天呢!」但又說:「我們三代都做,當中沒有埋怨。」

少梅早一日前炸好豬油待用。

蒸粉後,盤粉呈糊狀,需要用一枝竹或木棍攪拌。盤粉愈攪會愈凝固,愈費力度,因此姨媽「繼承」後,都會在做盤粉前先問家中男丁有沒有「勇士」願意來「埋尾」,預約時間。沒人願意來攪的話,盤粉就做不成了。這成為家族每年的一個考驗。有幾年,就因為約不了時間、或有人外遊,便沒盤粉吃了。少梅說,做這食物好考「團隊精神」。

從前,市面上很少工廠製的過年食品,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每逢過年,小朋友、家中各成員都需幫忙製作這些過年食品。搓湯團、刨蘿蔔都是共同回憶。Sunny記得,家中以前有石磨機,姨婆過年前幾天,就會開始不斷磨米,磨累了,小朋友也會上場幫忙。那時候,過年食品是一家人合力製作的食品。

這銅煲身上滿是歲月痕跡。

4次搬屋、仍不離不棄的70年老銅煲

姨婆大概很重視盤粉。那個只用作蒸盤粉的銅煲,72歲的少梅自小便看到估計起碼有70多歲,比家中任何一人更年長。這70餘年來,姨婆搬過四次屋。

石磨便大概是在20多年前,最後一次搬屋時犧牲的。可是一年只作蒸盤粉用一次的銅煲,仍然保留至今。那個銅煲直徑一尺長,厚度也近一尺,算是相當巨形,也比一般不鏽鋼煲重很多。

銅煲已買少見少,而這個銅煲形狀跟內裡的蒸糕用的砂盤恰好相配。姨婆「慳家」,煲既沒壞就一直沿用至今。使用砂盤的原因在於它傳熱慢。做盤粉最後一個步驟是在蒸糕後以木或竹棍攪粉,這個步驟需要十多分鐘,如果是不鏽鋼煲,煲便很快散熱,粉就會容易在攪走所有空氣前冷卻,盤粉最後口感便不夠爽身。

Sunny近年發起學做盤粉。

Sunny據姨婆一份口述食譜,真正落手落腳做盤粉,才體會到箇中工夫的辛勞,例如是銅煲的重量、站着攪粉一小時的累、擔心這盤粉會否成功的心情。Sunny說:「我真不知道,以前姨婆及婆婆兩個老人家,怎樣做到。」這個問題,又成為了家族每年團年的話題。但Sunny也記得,她們以前還可以一邊攪粉,一邊看電視,從容不逼,不像他們緊張兮兮的。

攪粉前,首先要「擺陣」——將瓦煲從銅煲拿出來、放到地上。因為攪粉時力度之大,可能會令煲移動,所以地下已先鋪置報紙及毛巾,而煲要放在近牆的一邊,「攪手」也要以雙腳夾穩煲身。

說到攪粉的步驟,每年此時大家都會特別屏息以待,由於攪拌的過程,足以影響盤粉最後口感是否夠挺身及爽口,也是「攪手」多年功夫的展現時候。當日首先由經驗豐富、早被預約過來的舅父開始攪粉。舅父一攪,說:「今年很『實』。」攪了十分鐘左右,天佑及天申便分別接力,最後再由舅父「埋尾」,其他人在旁觀看也打氣。

攪到沒有空間再攪時,舅父取出木棍,各人立即圍着木棍,徒手捏來試味,各人評頭品足:「今年比較咸了一點」、「今年用海鹽了」、「要冷了才知道口感」,如此展開了數十分鐘與往年盤粉有關的討論。Sunny的太太Naomi笑言:「他們這些話題,每年都會重覆,哈哈!」姨媽少梅說:「你看我們一家就是這樣,哈哈!」說到姨婆的口述食譜,大家笑聲不斷,因為姨婆交帶的:「水任用」,空泛得難以理解,只能猜想她心意。

攪拌完,各人率先試吃黏在木棍上的盤粉。

年初一晚,他們將盤粉切為粒狀,伴火鍋吃,Sunny自己評價說:「今年用上法國海鹽,味道更好,因攪拌足夠,所以夠挺身,但下次可以做得更爽口。」

對Sunny來說,做盤粉,是家族食譜的承傳,也像一個紀念活動。姨婆雖離開他們13年了,但她已以另一種形式在家族留存。

豬油盤粉食諳
食材:(約四人份量)
粘米粉 1斤
豬油 100克
水 2公升
鹽 5克
鹼水 5克
步驟:
1) 粘米粉放入盤中,用開水攪拌至成粉漿。
2) 鑊或煲加水燒滾後,將整盤粉漿放入鑊中。
3) 用棍或竹棍攪拌。
4) 待粉漿開始凝結,加入鹽及鹼水攪拌。
5) 加入豬油並攪拌至成膏狀。
6) 慢火蒸2小時。
7) 盤粉全熟後取出,用木棍或竹棍攪拌至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