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行業讓人避忌卻重要非常 老師傅傳統精湛手藝未來恐失傳

撰文:非凡出版
出版:更新:

香港有不少傳統風俗,其中大眾比較避忌,但無可避免會接觸的,可算是紙紮品了。每逢清明節、重陽節、孟蘭節的祭祀活動,我們會到紙紮店購買香燭、衣紙,以焚燒給先人使用,背後亦是象徵着尊敬與孝道。除了以上活動,道教的殯葬儀式,除了金銀衣紙,必須用到大型紙紮品,金橋銀橋、佛船、妹娣等,也有不少人會訂製先人生前常用的物品,讓先人能在死後世界繼續使用。這些紙紮品用心製作,背後需要師傅多年的工藝經驗。時至今日,雖然紙紮店不至消失,但老一輩的師傅已寥寥可數。
(以下內容節錄自《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天寶樓

夏中建師傅於一九八一年開業紙紮店天寶樓,歷經數次搬舖,由油麻地起家,因加租遷至中環,再到西營盤現在的地點。鄰近西營盤的天寶樓扎作,走上一段斜坡樓梯,就看到只有字框的低調招牌,在角落位置開店。店門口放着吸睛的大花燈,門內外都放着製作中的訂單,有七位師傅在店內工作。

+2

尋師之路

夏中建師傅在舞獅家族出生,現年六十歲,做了紙紮四十多年。家族在舞獅比賽拿過很多屆世界冠軍,舞獅隊遍佈世界各地,門下有很多徒弟徒孫。夏師傅從小就學舞獅和打功夫,亦幫忙管理獅頭:「新的獅頭買回來放在紙箱保存,在重要場合才拿出來用。用久了的獅頭用來『採青』,更久的就在下雨天時拿出使用,而殘舊的就用來練習,這樣一個獅頭可以用到十年以上。」

夏師傅從小修補獅頭,以減少損耗,希望能使用得更久,同時漸漸對紮作產生興趣,後來更決意拜師學習,於紙紮行業發展,夏師傅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在尋找師傅的過程中,很多手藝精湛的師傅拒絕了他。由於夏師傅的舞獅家族每年都會訂製大量獅頭,一隻獅頭價錢昂貴,每年要購入的獅頭約三十至四十隻,很多師傅都因為害怕若教授了他,會變相少了很多獅頭生意。

後來找到被稱「花燈大王」的梁有錦師傅(梁有錦師傅從金玉樓學師,金玉樓於六七十年代是世界聞名的紙紮店舖,其訂單遠至莫斯科和紐約等地。梁師傅後來創立「生和隆」,成為香港著名的「花燈大王」。)願意收徒。夏師傅說:「梁師傅非常豁達,有些師傅認為教會徒弟後會少了生意,但梁師傅不講錢,是講究傳承的人,很願意教授後輩。因此當年我學師後,別人叫我紮花燈,都會推辭。」

學徒時光

夏師傅當年拜師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做學徒時日日夜夜操練、不斷做。有一次接到香港旅遊協會的訂單,要一次做九條龍,夏師傅不停紮龍,很快就熟能生巧了。提到梁師傅的教授方法,夏師傅說:「他很傳統的,只會教你如何去把一堆竹子紮甩或紮穩。師傅教的是一個方法,創意的部分就要你自己去處理。」

除了用竹紮外,有些大型作品需要用粗鐵線,要工具或機器將鐵線屈曲,甚至要用到燒焊,用螺絲鎖着,不用竹紮與砂紙紮穩的情況也有,因為要做到能開合方便。師傅說做高層紮作更要考建築師的認證,因此自己也掌握了很多複雜的技術,但他笑稱那些技藝平常是「花拳繡腿」,能派上用場的時間少之又少。「紮獅頭龍頭是『倒模式』工作,不需要太多創意,要由零開始才是最困難的。」

夏師傅會接訂製生意,雖然很多紙紮是他從未做過,但他也會認真研究,盡力達到客人的要求。紙紮品也一直隨着時代轉變,例如紙紮的電話、流行小食、時尚衣飾。夏師傅沒有徒弟,只有舉辦興趣班授課,問及師傅是否因為沒有人肯學,他坦言曾經有人拜師學了三個月就堅持不到放棄了。雖然如此,天寶樓的生意依然如昔,夏師傅以後亦會繼續堅持這份手藝。

書名: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作者:Rain Haze

【本文獲「非凡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