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藝術家×九記牛腩 塗鴉鐵閘講故仔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韓國有「壁畫街」,香港的中、上環也有條被遊客喻為「壁畫街」的路線,以荷里活道及嘉咸街交界為起點。沿途的街頭塗鴉,加上近年不少藝術設計店進駐,令舊區成為遊客和文青的打卡熱點。舊區之迷人,是因有着說不盡的故事,如「西營盤徐小鳳」唱出身世、如賣雜貨的蔡太笑聲傳遍區內、如印刷店的明星貓迷倒一眾少女。於是,有藝術組織聯同藝術家,在港島二十間的小店鐵閘塗鴉,記錄店主的故事,還有區內大大小小的事,以藝術聯繫社區。
這次來到上環的九記牛腩。
攝影:梁鵬威

最初先勾勒輪廓。

九記老闆要求畫得可愛些 望遊客可開心拍照

吃過九記牛腩的都知道,潘老闆一向有性格。要看餐牌、或者前晚睡眠欠佳,反應稍慢的,都曾領教他或員工的本色,甫見面,他果然霸氣盡露。 有記者問他何以接受塗鴉鐵閘? 他中氣十足反問: 「你覺得我唔夠膽接受新嘢?」潘老闆認真道。潘權輝,有一個朵「九哥」,不是因為他牛腩店打響名堂而得之,而是當年打交闖出名來。當年的街童,今日的「九哥」,收起盛火,溫和有禮,希望支持年輕人和街頭創意,「街頭塗鴉沒什麼問題, 他不是亂畫,是有自己的主題。」

九記,則是其父開業時取權輝的乳名而立。九十多年的歷史如何濃縮在一幅畫?  潘老闆有其見地,說:「 遊客都知是老字號,不用畫得傳統。 九記的精神就堅持做好品質,做好牛腩, 我的嘜頭就是九記故事。」,「 而且上環特色是個新舊融合、中西合壁的地方,可以畫得有趣味啲。」

老闆早餐也未吃,便到場支持和觀看。
三人不時商量,老闆說對Smile Maker很有信心。

社區藝術團隊Smile Maker畫過灣仔錦波印務、蔡太雜貨、120年歷史的光華印務等八間小店,成員Tim最滿意就是這次畫「九記牛腩」鐵閘, 這並非擦鞋,而是他喜歡老闆的反差性格, 「他好豪氣,外冷內熱,感謝他給很大自由度予我們發揮。佢叫我們畫他可愛些,特意拎佢後生的相給我們參考。」早上十時多,老闆已到場,盯着Smile Maker先勾出輪廓。老闆說不緊張他們畫不好,「昨晚就泊了車,為他們留位。我早餐都未吃啊,淨係食左張『牛肉乾』(罰單)。」

老闆大聲問: 「你覺得我惡唔惡啊?」語氣又頓變溫和再道:「 其實識我嘅人都話我唔惡。我係工作時緊張,嚴肅, 所以叫佢畫可愛些, 畫我笑。」 在老闆身上,我們絕對明白魯芬名句「我講嘢大聲唔代表我冇禮貌」這種香港人精神。「我星期日休息,希望遊客來到吃不到牛腩, 都可以有趣嘅畫可以影下。」

畫未完,老闆已夢成真。 不論中韓台日歐,每個遊客都駐足拍照,星期日早上一點也不冷清。

Smile Maker亦曾為土瓜灣的小店鐵閘塗鴉。

街坊評畫:蔡太唔係咁笑㗎,係露齒笑!

個人創作與社區藝術創作不同,不能隨心所欲。 一道閘不重,但承載的可以是一整個社區。Tim認真道:「所以你一定要落去訪問,自己接觸老闆。 親身才從他們的語氣, 態度,知道性格, 了解故事。」Tim見過潘生的工作情況,起初欲以招牌湯底為背景,畫老闆在「庖丁解牛」,惟 老闆說「 太血腥喇!」 於是,Tim改為畫兩隻卡通牛。

每次也要拖一大堆顏料工作,Smile Maker笑言有「興趣病」-關節勞損。

別以為老闆街坊對於藝術「識條鐵」。畫社區的人與事,街坊才是專家。他們比任何人更熟悉區內任何一樁小事,畫中多一分,少一分,對他們而言,差之千里。 Tim舉例, 「之前畫蔡太的雜貨店, 畫完有街坊經過說:『蔡太平時都唔係咁笑嘅,佢露齒笑㗎』」 聽罷,Tim重新改過, 為蔡太添上更燦爛的露齒笑。 雖然麻煩,但社區藝術創作要作出平衡,記錄的是人, 是故事。 藝術作點綴,故難免偶爾要轉換個人風格,如之前海味店林橋記要求山水畫的風格,Tim想了想說:「 社區創作不只要尊重老闆,還有要尊重街坊。 你要尊重整個社區是如何運作, 它有自己一套。例如我們等店舖收了才畫,但隔離士多十一點先閂,你也要等到所有店關門先可以畫。有些事也是社區創作才有的,例如蔡太會偷偷在我背囊塞一堆臘腸,只叫我畀返四五十蚊,那些起碼都二百蚊呀,又常請我們食野,好像媽媽。 」

閘落下,故事未完,街坊之間的聯繫仍在。 Tim憶述,「我畫錦波印務時,老闆從樓上擔凳仔落來, 陪我哋畫到兩點。」 街坊說他平時十點就睡。 「又有一次,我哋畫豪華咖啡茶廳時,之前幫他畫過的德成(海味)老闆來坐一日, 仲買咗點心給我們。 我回家一打開, 先發現係半盒燒鵝。」落閘後, 街坊仍在指指笑笑,於是德成和錦波印務的老闆乾脆24小時長開門前的射燈, 照亮畫作。 鐵閘塗鴉如畫廊畫作般得到街坊珍愛,Tim說每次開心、滿足感都是此而來。

蔡太的雜貨店。(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提供)
補色。
牛上的皇冠是指其湯底為首創。

曾與男孩有約  繪逃生指示牌

Smile Maker 早前亦因與薄夫林村一名小男孩有約,為牆壁塗鴉繪逃生指示牌防迷路,呼籲大眾關注村內保育。成員Mable 指近年市民較接受塗鴉,本土意識漸高,開始會欣賞香港創作,甚至有人找他們去畫。他們亦參與社區藝術創作,希望增加社區的文化價值,令大家關注舊區。

相關文章:【薄扶林村】村民製壁畫增村藝術氣息 繪逃生指示牌防迷路

Smile Maker指戴上面罩希望大眾更關注他們的作品,而不是他們本身 。
當天一直有不少市民駐足。

有參與店舖不敵租金結業 「至少記錄咗它的故事」

策劃活動的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指,一直想把藝術融入社區。總監曾慧敏解釋「其實藝術不一定是很遠、很深奧,我們在想如何把藝術和社區聯繫上。 一個社區最重要、 最有價值是那裏的人,畫鐵閘可以用口述歷史方法去記錄街坊故事,所以畫作大多以人像為主,好像關興記豆腐店老闆娘是西營盤徐小鳳,教歌又教舞,是街坊說的。」

「城市閘誌」 計劃以六個藝術家單位為港島區二十間店舖度身訂造鐵閘畫作作。早年,曾於土瓜灣小試牛刀,為小店鐵閘畫出故事。

計劃期間,亦有老店主不喜鐵閘「花碌碌」而拒絕,「他們聽到藝術就說『我唔識㗎』」, 傳訊經理梁馨文補充。不過,最可惜仍是有參與店舖期間因不敵租金而結業,「也沒辦法,至少我們記錄過它的故事。」 正如九記老闆慨嘆: 「店舖轉得快到我都認唔到。」

中上環一帶有不少塗鴉。

歷時八小時   作品大功告成!

傍晚六時多,歷時近八小時,Smile Maker完成九記畫作。潘老闆回來,大讚滿意,笑言「把我畫後生咗!」油閘過程,亦有不少遊人認出閘上人物是老闆, 一位白髮老人拉着途人問:「那個(閘上的人物)是不是太子爺?是啦,是太子爺。」

由早上十時到晚上六時多,作品終於完成。

一道鐵閘塗鴉,塗的是活力和記下他們的生計。

十時多,傳媒早已四散,Tim又再折返,補完一筆又一筆,「走咗先發現有嘢畫漏,做得唔夠好,睇睇下件衫漏咗隻衣袖,返去改返,睇睇下隻眼又唔夠似,再返返轉頭再改。難得做到自己鍾意嘅作品,唯有堅持自己心底嘅諗法先過到自己個關。」除了九記、利工民等出名店舖,不少舊區小店攤檔真的隱身於鬧市,閘拉下了,做什麼生意、有什麼故事,不曉得。一道鐵閘塗鴉,塗的是活力和記下他們的生計,正如Smile Maker在為薄扶林村繪畫時曾言「好想為條村做啲嘢」。塗鴉,不一定是破壞、滿腔怒火。

Smile Maker指外國對塗鴉的接受程度較香港高,甚至會追看作品。不過,近年香港市民也開始接受塗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