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少女加入殯儀業當實習生反思生死 難忘從業員提醒骨灰有重量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每天都有人因不同原因離世,但討論生死至今仍像是個禁忌,令部分人在親友離去後,為他們辦葬禮卻毫無頭緒,不清楚先人最想要的是什麼。多年來,一切從簡殯儀社企致力推動生死教育,創辦人認為生死是人生必經階段,毋須過於忌諱,反而應「從死看生,活好當下」。機緣巧合下,三名不同背景的少女來到一切從簡當實習生,透過學習不同的工作,深化她們對生死的體會,亦意識到以往港人鮮有關注失胎媽媽所面對的傷痛。

撮合三名少女和一切從簡殯儀社企的緣份是一個由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主辦、香港公益金支持的心浪潮@深水埗,計劃旨在栽培新一代,讓他們從為期五個月中的計劃中體會不同行業,從中發掘他們的可能性。(受訪者提供圖片)

撮合三名少女和一切從簡殯儀社企的是由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主辦、香港公益金支持的心浪潮@深水埗,計劃旨在栽培新一代,讓他們從為期五個月的計劃體會不同行業,從中發掘年輕人發展的可能性。三名到一切從簡實習的少女均來自不同的背景,她們分別是護理學的June、文學碩士生Aris及社工學生Sara。她們的唯一共通點,是在學科上或日後的工作中,都有機會接觸到與生死相關的議題。

三名到一切從簡實習的少女均來自不同的背景,她們分別是(左起)文學碩士生Aris、護理學的June、及社工學生Sara。她們的唯一共通點,是在學科上或日後工作中,都有機會接觸到與生死相關的議題。(受訪者提供圖片)

三名少女來到一切從簡的原因各有不同。June坦言對生死教育感興趣,更立志希望日後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紓緩治療服務;Sara則因近兩年有長輩及朋友離去,亦觀察到社工業界開始討論有關生死的話題,希望透過實習,不再限於課堂地對生死有更深入了解;Aris因自己的身體問題經常住院,熱愛文學的她卻未能透過書籍找到有關生死議題的解答,期望能在實習中找到答案。

失胎媽媽情緒支援不足

她們在一切從簡的工作除了協助製作有關生死議題的繪本、協助安葬24周身亡的胎兒及舉辦書寫家書等工作內容外,亦有協助維持社企日常營運。Aris尤其對安葬24周身亡胎兒的工作感受深刻,「因為直接參與,可以第一身了解,失胎媽媽面對緊咩傷痛,我哋又可以點樣處理」。她提到,現時本港對失胎媽媽的情緒支援欠奉,「其實佢哋可能需要做一啲小儀式,需要一份心意同安慰」,但這些話題在社會上一直較少被提到。

「親人過身時,陪伴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Aris提到這次實習經驗令她大開眼界,一般人面對喪親者,往往會安慰他們「不要傷心」,但其實傷心的情緒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佢哋(死者與家屬)之間有段關係,殯儀業界人士會提醒家屬,現在有人同佢哋同行」。在一切從簡實習,亦令Aris重新反思對待生死的態度,以不同角度看待生死,她明白到陪伴令個體生命變得強大,亦能幫助人漸漸淡去傷痛。

Sara在實習結束後亦有所感悟,她最有印象的是殯儀從業員曾提醒她骨灰有重量,而且不如人們想像中輕,「佢同我講因為骨灰承載着人生前的故事」。這句話令Sara意識到雖然人不能夠避免死亡,但要趁着有生命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要下定決心放膽去試,因為未必會有下次機會」。對生死教育感興趣的June則認為,導師讓她在計劃工作時思考得更長遠及完善,令她重新反思日後要以什麼態度應對未來的工作。

一切從簡殯儀社企創辦人Pasu表示,願意參加心浪潮計劃的年輕人,是希望能從實習中尋找突破。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他坦言,本港教育課程即使接觸到生死議題,亦非深入討論。Pasu希望在一切從簡的實習工作能啟發年輕人,不要再把殯儀工作停留在傳統的看法,例如撞鬼等情節,應定位為一種可以幫助他人的工作。在一切從簡工作的實習生,除了接觸殯儀相關的工作外,亦需要協助維持小店營運。過程中,Pasu會分享店舖每一個決定背後的意義,以及營運上遇到的困難,亦會與實習生一同討論,「我希望佢哋可以體會多啲社會現實,但同時可以有所啟發,將今次嘅經驗套用落佢哋未來嘅工作上,以唔同角度睇事物,為佢哋日後嘅工作帶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