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靈輔導走文青風格 社工教手沖咖啡、插花頌缽放空抗抑鬱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文青活動變情緒輔導室?6間非牟利機構獲資助在全港8個地區設立「平行心間」,以文青風格打造成多用途活動室,透過舉辧手沖咖啡、頌缽、花藝、馬賽克繪畫等活動,從而為12至24歲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援。有25歲受助青年稱由重讀中五開始,不斷向自己施加壓力,更因拍片獲獎後對自我要求更高,變成「每日鬧自己鬧到好攰,只想匿喺屋企唔見人」,甚至萌生輕生念頭,最終透過接受輔導,重新接納自己,認為「喺度就好似正常人咁,只要肯接受幫助,(困難)時光係可以跨過去。」

+1

位於沙田隆亨社區中心的香港青年協會辦事處,內裏超2,000呎的地方被打造成「平行心間」多用途活動室,室內佈置充滿文青風格,吊椅、平躺沙發、以卡板製成的休息區,四周還擺放學生畫作、藝術花盆擺設以及用紅酒木箱砌出的木櫃組合等,感覺像進入一間Cafe多於是一個青少年中心。

青協社工吳錦娟表示,機構着力打造「平行心間」成青少年放鬆心境充電以及重新發現自己的地方,現址有社工長駐,並且不時舉辦活動,例如馬賽克繪畫班、流體畫班、插花花藝工作坊、香薰班、手沖咖啡班、頌缽體驗,砌木櫃等,先讓青少年放鬆心情享受「Me-time」,然後將安排受情緒困擾的人士進行小組輔導,透過分享互相支援及學懂管理情緒,若情況較為嚴重者,可轉介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接受專業心理輔導,及早解決心理問題。

職場新鮮人面對壓力或出現身體求助訊號

吳表示,當大家誤以為年齡較細的青少年需要關心及幫助時,往往忽略一班就從大專或中學畢業過渡至進入社會工作的青壯年人士,他們有來自學業、家人、自我加壓或就業過渡期的壓力,出現失眠、精神緊張、欠缺食慾、焦慮或思想偏向負面的身體訊號,嚴重更會有輕生或幻聽幻覺等徵狀,「平行心間」正好提供一個青年友善空間,讓受助人或求助人在舒適自然的環境下,可以敞開心扉向社工傾訴,從而及早解決問題。

研究發現逾兩成年輕人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

參與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的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團隊,亦有進行一項針對本港青年(15歲至25歲)的研究,以深入了解近年年輕人的精神健康及壓力來源。團隊在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間,研究團隊與超過3,000名年輕人進行訪談,初步數據顯示有超過20%的年輕人出現相當程度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嚴重程度與年齡成正比。

值得注意的是,22歲至24歲的青壯年在生活質素、幸福感、睡眠質素和家庭關係等方面,都比其他年齡層的青少年較遜色。年輕人面對的三大壓力來源,包括學業、事業和個人前景,其中青壯年表示他們對於事業及個人前景感到更多困擾。此外,青壯年亦比較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

研究團隊認為,配合青壯年繁忙日程,透過網路等方法提供服務時間靈活的支援或輔導,家人和朋友給予關心,以及安排精神健康相關的講座或工作坊等,都有助面對情緒困擾的年輕人走出困境。團隊為官網設計「心靈磅重機」問卷,用以評估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再由機構社工根據結果提供合適輔導。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撥捐近2億9,500萬港元,以跨界別方式聯同六間非牟利機構和香港大學,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全港設有八間「平行心間」,為12至24歲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情緒支援。(莫家文攝)

受助青年:不斷否定自己 壓力累積至萌輕生念頭

25歲任職文員的肥波表示,由重讀中五起便因學業感受壓力,其後升讀青年學院後找到拍攝電影的志向,不斷苦心鑽研,其後憑拍攝短片獲獎,本來是一件開心事,但易鑽牛角尖的他反變成壓力,不斷向自己施壓要求做得更好,慢慢形成一種負面情緒,不斷否定自己。「壓力高到一個不合理要求,當大家都覺得好睇,但自己唔識欣賞自己, 開始每日鬧自己,壓力累積更多,就匿喺屋企成個月唔敢見人,唔想同人有接觸,甚至萌生離開呢個世界嘅念頭。」

其後他由家人鼓勵下驚覺心理出現問題,獲社工轉介參加「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透過平行心間舉辦的手工活動及小組分享,重新認識自我,「第一次嚟到好舒適,呢度畀到係一個力量,畀你搵返自己。」他亦在每周一次的小組討論中學懂撰寫情緒日誌,當每次出現情緒時, 當下寫上感受及想法,然後再寫可行解決辦法,漸漸發現能夠在心理困頓中找到不同出路及可行解決辦法。「喺度就好似正常人咁,只要肯接受幫助,(困難)時光係可以跨過去。」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9年策劃及撥捐近2億9,500萬港元,以跨界別方式聯同6間非牟利機構和香港大學,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目前全港設有8間「平行心間」,分別位於沙田、荔枝角、上水、荃灣、葵青、觀塘、柴灣、黃大仙,為12至24歲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情緒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