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彌敦道踩單車】市區單車代步 始終太危險?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編按:你試過在彌敦道上騎單車嗎?
聽著四周的引擎發出粗糙的聲音,也許你會覺得很危險。巨大的貨車和傲慢的私家車在身旁往來不斷,別人「鐵包人」,你卻「人包鐵」。
但原來之於市區單車使用者,最危險的並非汽車,原來是馬路設施的潛藏陷阱。例如巴士站對出的馬路,會髹上厚厚的油漆,寫上「巴士站」三字,原意是提醒大家此乃巴士站,但因為油漆太厚,使地面變得凹凸不平,可能令車手失去平衡。
政府近年於新界及新市鎮大力發展「單車友善政策」,但市區則以危險、道路繁忙、以免意外發生等理由拒絕應用此政。當市區單車代步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我們會問:他們在馬路上踩單車,環保又省時。但,危險嗎,又,有多危險?

Viola 一星期有三天以單車代步上班,她表示在市區踏車遇上不少難題。(羅君豪攝)

28歲上班族:騎單車比乘公共交通快

市區沒有單車徑,對以單車代步的市區居民來說,唯一選擇是在馬路上騎行。

有五年騎車經驗、28歲的Viola居於落馬洲,在尖沙咀的單車舖工作。一星期有三天以單車作接駁工具。由家騎到上水火車站,摺起單車,再由紅磡騎到單車舖。出於工作需要,她經常在市區穿梭,也會選擇以單車代步,「現在交通費貴,又要經常等車,騎單車可以自己掌握時間。不過,市區騎車所遇到的難題比較多,因為單車不能在天橋、公路及隧道行走,所以每次出發前都要計劃好路線。」

這天記者跟她由新蒲崗出發,途經亞皆老街、窩打老道、彌敦道、加士居道,轉入柯士甸道,最後到達位於天文台道的單車舖。

Viola指,全程只需20至25分鐘,車程長短取決於燈位;而乘車卻要30分鐘,若然遇上塞車,車程更長。

訪問當天,彌敦道、亞皆老街等道路如常繁忙,Viola大部分時間靠左行,時而與巴士、的士並排而上。她不時往後望,預算自己與其他汽車的距離。每當遇上燈口位,她都會先以手勢向司機示意。普遍人覺得在馬路上騎車很危險,因為單車體積小,車速比其他汽車慢,給人的印象是經常被汽車司機「欺負」,如強行切線或迫單車貼邊行駛。

 

初時有司機破口大罵:「你怎可以踩得那麼靠近路中心?」 她立即反駁:「我們有權用這條路。」
Viola
經常在馬路上穿梭,Viola 認為控車技巧及跟司機溝通同樣重要。(羅君豪攝)

Viola解釋此舉是為了保障自己。雖然單車靠左行,但需預留多點空間,否則司機會誤會單車使用者有足夠位置轉彎,導致靠得太邊而失平衡。此外,公路車的車輪太幼,若然太貼左邊行駛,車輪會卡在坑渠蓋上,導致反車。

近年越來越多單車團體推廣城市單車,爭取單車在馬路上的「話語權」。Viola卻認為首要有完善的單車教育,讓單車使用者掌握在馬路騎車的技巧,並懂得與其他司機溝通。

「控車技巧要純熟。因為香港馬路設計質素參差,特別在巴士站內有很多狹縫,一不留神便易生意外。彌敦道上很多巴士停站,這時我會選擇駛至巴士正前方,讓它不能超越我;不過更多時候我會在後方等待,不會刻意爬頭。」

 

(羅君豪攝)

只有單車觸得到的風景

採訪當日記者在的士上,看見以單車在馬路騎行的她,擺脫侷促的車廂,熟練地按著城市的脈絡行走,發覺她與這個城市更貼近。Viola說:「騎單車令我運用到所有感官,比在巴士裡睡覺來得更有趣。」

與巴士不同,單車的靈活性可讓你發現市區被遺忘的風景。

Viola 經過加士居道後突然跳下車,原來她之前發現了一條捷徑。往佐敦里方向行,經過槍會山軍營,便會看到一條人煙稀少的林蔭小路,途中她更與金毛尋回犬嬉戲了一會,享受這突如其來的「城市驚喜」。這些,都不是坐在預先計劃路線的地鐵或巴士能夠遇上。

單車的靈活性可讓你發現市區被遺忘的風景,途中或會遇上「城市驚喜」。(羅君豪攝)

送石油氣單車手:大家都是「搵食」

政府在2004年發表「香港騎單車」研究,報告指香港島及九龍的人均每日騎單車比率只佔3%,而每日騎單車次數在香港島及九龍分別只得0.01%及0.03%。2004年後政府已沒有發表單車使用率的報告。至此在考慮增加單車道路設施時,仍參考12年前的報告。

記者到深水埗、觀塘等舊區觀察,發覺每隔2至3分鐘就會有一輛運送石油氣、送外賣的單車在馬路上騎行。九龍區有58間瓶裝石油氣分銷商,單是深水埗已有14間,由海壩街到青山道,幾乎「總有一間在左近」。

位於桂林街的富記開業約50年,負責運送石油氣的威哥每天騎著單車在市區穿梭。

威哥送石油氣已有十多年,主要送往福榮街及福華街,每次載著2至3罐石油氣,來回只需20分鐘。每天在相同的地方往來,早已對道路的脈絡暸如指掌,與司機亦建立一套相處之道。反而,讓他出其不意的是行人。

「大多司機態度都很好,他們知道大家都是『搵食』,未有試過被車迫走。不過,我曾經有數次與行人起爭執。幾個女人突然衝紅燈,我收掣不及,差一點撞倒她們,還被她們破口大罵。」威哥說。

中午時份有不少運載石油氣的單車在深水埗穿梭。 (羅君豪攝)

組織:開班訓練馬路單車手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單車友善政策」,在新界擬建「超級單車徑」,連接北區、沙田、屯門、荃灣等多個地區,並在大埔進行先導計劃,改善單車停泊、單車徑闊度等問題。政府強調單車為十分合適的短途代步工具,騎單車不再只視作康樂運動,惟政策僅「友善」新界及新市鎮。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2012年表示,香港道路交通繁忙,為免讓大量單車共同使用道路,增加意外風險,不鼓勵市民在市區以單車作交通工具。

 

(羅君豪攝)

香港單車同盟成員陳家良表示:「現行的單車政策根本是本末倒置,政府從不視單車為交通工具。張炳良已表態不鼓勵市民於市區踏車,這便順理成章可以漠視這群人。」

陳家良觀察到市民對單車代步的需求日升,故組織定期舉辦工作坊,訓練有意在馬路上騎車的市民。「大部份學員最擔心的並非安全,而是憂慮公司或家中沒有空間放置單車;其次則是接駁問題,不少學員需要過海上班,香港的交通工具沒有相應配合,過程十分麻煩。」

據運輸署資料顯示,現時港鐵規定,若單車體積超過運載行李規定,就必須拆除前車輪方可進入。巴士方面,只有專營巴士能運載已拆前輪的單車,而每部巴士每程只可運載一部單車。

到底是不能還是不為?政府不鼓勵市區居民以單車代步,理由是市區交通繁忙,易生意外。但其實全球越來越多城市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如紐約的人口密度是香港的1.7倍,卻有長達1,000公里的單車徑。

在市區悠然地踏單車,真是天方夜譚嗎?

(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