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教織傳統客家花帶 時裝學生:邊個話客家文化放唔到入設計?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織花帶傳統在客家文化中流傳逾二百年。一條花帶,除了是勤檢簡樸的客家婦女身上唯一的裝飾,還是她們引以為傲的獨門手藝。一針一線,皆是客家婦女生活型態和文化的記載。然而時移世易,客家人褪去傳統藍衫,織花帶的傳統手藝也漸漸散失。
客家織花帶傳人徐月清(清姐)獲文化機構「文化葫蘆」邀請,把傳統客家花帶編織技巧授予時裝設計系學生,創作現代服裝,新舊融合,會擦出什麼新火花?
攝影:倫星揚

時裝設計系二年級學生湯凱婷以客家圍裙為靈感,營造出未嫁少女服飾的感覺。

客家花帶,是客家婦女的身份象徵,除了展示其手藝的高低外,花帶織得越好,也代表她們越勤勞,符合傳統客家「健婦」的良好品德。花帶一般佩戴在涼帽或圍裙旁。「婦女落田耕作,風吹啊吹,兩條帶跟住轉,所以要雙面織,兩邊都有花,睇嚟先靚。」清姐說。

傳統客家婦女以竹自製織花帶工具,在圓竹筒上排線,左右穿線,上下拉動,編織不同花紋圖案。清姐說,最早的花紋是「麻子花」,也是最簡單,後來則演化成五條線的雕花。線越多,圖案變化越多,難度也就越高。古時婦女不懂書寫記錄,花紋織法唯有全部記起來,少些心力都不行。

學生以傳統客家花帶為靈感,創作不同現代服飾。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及設計學院設計學系特任導師李頌詩說:「當中有學生是客家人,但連花帶係咩都未聽過。」因此,為期三天的工作坊,除了教授學生基本花帶編織技巧之餘,也講述客家傳統文化。40人的課堂在走訪客家圍村後,感受客家文化,用作靈感,設計出帶有傳統客家元素的現代服飾。

參與學生湯凱婷說:「好多人覺得客家文化放唔到入時裝,但其實唔係。在客家文化裏面,白色代表未出嫁,圍裙也是傳統的客家服飾,我用了這兩個元素創作,造出少女的感覺。」

12套由學生創作的作品,將在元朗劇院對出空地展覽,同場還有「文化葫蘆」其他講述香港文化的展覽,展覽期至本月23日。

「港文化‧港創意」
展覽地點:元朗劇院對出空地(新界元朗體育路9號)
展覽日期:18 / 3 / 2017 – 23 / 4 / 2017
開放時間:逢星期三至日:中午12時至下午7時
* 逢星期一、二(公眾假期除外)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