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cold call】小熊來電非萬能:拒收訊息登記冊又有冇用?

撰文:梁奕朗
出版:更新:

「小姐你好,唔知你有冇卡數要清呢?」類似的開場白相信並不陌生。最近有急症室醫生撰文,指醫院號碼為3字頭,曾有病人家屬誤以為是電話促銷,致電18次才應機,反映宣傳電話入侵日常生活的荒謬。
人對人促銷電話至今只有有限的業內自行規管,政府今推3方案進行公眾諮詢,其中只有「拒收訊息登記冊」具法律效力,卻有觀點不同意。Cold Call如此令人煩擾,為什麼商家仍堅持採用?為什麼仍有人覺得現有措施已經足夠?

不少市民因收過不少詐騙及推銷電話,而拒聽「3」字頭來電。(資料圖片/龔慧攝)

有小熊來電就足夠?

政府現今就促銷電話展開諮詢,提出三種方案,其中只有「拒收訊息登記冊」一項具有法律效力。有觀點認為,或無須「一刀切」拒絕傳銷電話。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在清談節目認為,現有業內自行規管令投訴數量減少,坊間亦有APPS可擋截傳銷來電。

但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業內規管及坊間APPS有其限制。據政府文件,業內規管現階段只有四大界別有自行規管,包括金融、保險、電訊 及電話中心。然而,這明顯忽略了新興的傳銷界別,例如美容,而且類似規管亦沒有法律效力,處罰及細則也由相關商會執行,這完全依賴商會的名聲與號召力。

坊間APPS亦不是萬能。小熊來電、芝麻來電等APPS其實依據用戶報料,其來源並不完全可靠,亦有個別類型手機無法安裝程式。根據政府諮詢文件,國外有類似APPS具「逆向檢索」功能,收集用戶資料,並提供予第三者。

而且,即使有這些現存措施,傳銷電話的騷擾情況亦不見得有明顯改善。若認為現有措施已經足夠,那為什麼急症室之類的荒謬事件仍不絕於耳?這証明以上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亦同時指出相關觀點不解現實情況。

港大生賣特製外傭寢室 露台搭帳幕、浴缸鋪木床 僱主外傭斥荒謬

蘇錦樑指出,現時社會對規管促銷電話的意見不一。(李偉欣攝)

Cold Call過來人

實習的時候,為了找不同NGO合作,筆者曾做過一段時間cold call。當中的過程很機械化:找一堆NGO聯絡電話,開個excel檔,逐個電話打然後記錄。每次對話的內容也很公式,你知道對方一定不是話事人,亦明顯興趣缺缺,很多時候也就禮貌地留下聯絡方法就不了了之,更甚者直接cut線。而這亦不只是我的經驗,政府的顧問報告亦指出成功率不足5%。

我曾經問同事,既然效率不高,為什麼每年也要重複相同動作?「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同事說,cold call比起舉辦宣傳活動的確慳水慳力,不論對方是否有意合作,也保證聯絡到相關機構。商業促銷也是同樣道理,只要電話一響,無論電話的另一端在做什麼,也必須給予注意;Cold Call高調地介入對方生活。

筆者傾向贊成政府的拒收訊息登記冊方案,市民可登記自己號碼於名冊內,而電話促銷者禁止撥打登記冊上的號碼,違者將面臨刑事或民事責任。或有意見認為,此舉或影響業內生計及中小企營銷,但筆者必須同時指出,Cold Call是直接介入市民私人生活的傳銷方式,自由的營商環境並不等同騷擾。而且,隨著科技進步,Cold Call以外還有其它更便利的傳銷手法,例如通過短訊、whatsapp等明顯較間接又做到相同效果的手法;而Warm Call(即向以往顧客作傳銷)亦可排除於登記冊禁絕範圍。若以一小撮人的利益綁架市民生活並不合理。

若在對方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接到推銷來電,也難怪會令人感氣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