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獎】港產重力波科學家回流教物理 批港府只顧成果

撰文:黃雅盈
出版:更新:

3名物理學家巴里什(Barry Barish)、魏斯(Rainer Weiss)及索恩(Kip Thorne)證實「重力波」的存在,並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身為研究團隊其中一員的中文大學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坦言,這個獎項令自己夢想成真,以科研成果在歷史上留名。
不過,他對本港的科學發展卻搖頭嘆息,港府短視只顧成果忽略科學本質,希望將自己在外國的所見所聞帶到校園,鼓勵學生勇敢追逐科研夢。

LIGO直接探測到兩個黑洞在合併時所產生的重力波。(Georgia Tech Vizualizations提供圖片)

宇宙浩瀚無垠,人類用上千年時間仍未能成功窺探其完整樣貌;在香港出生、年僅30歲的中文大學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是其中一個對天文着迷的人。帶着外國口音的他自幼移居荷蘭,小時候對天文和星體的熱愛已展露無遺:「以前去圖書館,我可以全日都睇關於星球嘅書。」

探索重力波 夢想成真

對天文的熱愛,使他在劍橋大學選讀自然科學系學士及碩士後,再於荷蘭攻讀博士學位專心研究「重力波」理論:「當時只係諗要鑽研天文,有位教授就同我分析,其實重力波係最易研究到成果。」由於科學研究需時,20至30年其實亦是相當短暫,所以黎冠峰想要研究較易有發現的理論,於是其把心一橫投身研究重力波。

黎冠峰自2009年起加入LIGO團隊尋找重力波,圖為他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頓的LIGO探測站內的控制室內進行研究。(受訪者提供)

在2009年,他加入了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合作組,參與探測重力波,其後又獲獎學金到加州理工大學完成博士研究,至2015年成功幫忙探測到重力波:「對我嚟講,係我嘅夢想成真,可以用科研喺歷史上留名。」

回流只因香港是根 批港府投放科研資源少

不過,這名「港產」科學家並無繼續留在外國,反倒同年回流香港到中文大學執教鞭:「香港是我嘅根,我想返嚟幫香港學生。」然而,香港的科學發展卻與外國大相逕庭,投放在科研的錢甚至比希臘更低,同學們亦是抱前路茫茫的心態入讀物理系。

「喺外國只要係物理系畢業,Google、Facebook,甚至係投資銀行都爭住請,但喺香港好多同學都好驚搵唔到野做。」黎冠峰感歎道。同時,要在港從事科研亦困難重重:「通常政府都要你寫明研究對社會有咩影響,咁會扼殺咗好多基本研究。」他口中的基本研究是指單純研究一種理論,而非將其實踐至生活當中。

有份參與其中的中大助理教授黎冠峰。(資料圖片)

港府短視只顧成果忽略科學本質

他舉例指,當初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研究「雷射」都只是一種光源的理論,至近年始於生活實踐;同樣「互聯網」最初只是傳達訊息,今日卻成為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東西:「政府真係唔可以咁短視,要將科學睇得長遠啲。」黎冠峰笑道。在欠缺科研氛圍的香港,他可以做的是為學生「搭橋」,積極與外國大學聯絡將學生送到外國交流,他亦希望政府可以加撥資源,資助學生做研究,使更多人的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