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7】創科研發開支目標增至450億 業界冀持續執行

撰文:林炳坤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今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在發言開首已就她「學得最多」的創科落墨,包括提出明確指標,要在任期內將本地研發開支倍增至每年約450億元。
她又從政府架構入手,親自領導一個「高層次、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並改組中策組成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解決屢遭詬病的跨部門協調問題。
立法會議員及學者普遍對林鄭的「功課」反應正面,認為政府在發展創科上有進步,惟指在具體執行上要保持相應力度。

有政界人士分析,今次律政司司長的人事變更,其實是一場早已預定的佈局,目的是為23條立法儲備民望能量。(李澤彤攝)

首定創科指標 

有別上屆政府「散件式」投資在基金及基建上,林鄭在報告中首度為創科定下具體指標,指出在現屆政府任期內,要將本地公私營研發開支相對生產總值的比率,由現時0.73%增至1.5%,相當於由約190億元增至目標450億元。

另外,當局亦指出現時創科研發開支中,政府投入比例約為50%,未來希望可逐步減少至約45%以增發展可持續性。在此比例下,政府在創科的投資將由現時每年約90多億元增至未來約200億元;私營機構的投放則將更大,由現時約90億元增至250億元。為此今次施政報告亦推出企業研發開支方面的額外稅務扣減,鼓勵私人企業在研發上的投資,以達至上述的工作指標。

容海恩認為今次施政報告反映政府對發展創科的誠意。(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泛民建制反應正面 籲港府持之以恆

新民黨議員容海恩指今次報告反映林鄭發展創科的誠意,特別是她親自領軍統籌政府各部門推展創科,加大力度工作。她又認為,相比過往政府推出不同資助項目的單向模式,更重要是令資金在經濟鏈流動,產生協同效應,方能令整個業界得到持續發展;否則政府設再多基金亦只是「虛數」,對創科發展的幫助始終有限。

莫乃光指政府對研發開支的工作目標方向正確,但具體效果要視乎實際執行的成效。(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形容施政報告的思維和處事手法比過往有改變,不少措施都接納了業界建議。兩個跨部門組織設立亦反映林鄭能參考新加坡由上而下的發展模式,或能扭轉過往缺乏帶領的老問題。

他又認同政府定下的工作指標方向正確,但是否可行要視乎執行上的細節和實際力度;要鼓勵私營機構投資研發,除提供稅務優惠外,應更進一步在各方面提供更多誘因,特別是完善人才供應,為企業創造最佳環境,環環相扣下方能發揮最大效益。

黃錦輝指今次報告的導向性指標有望改善過去「有錢無用好」的問題。(資料圖片)

學者:導向性指標可助免成「怪獸家長」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亦認同林鄭定下的工作指標,認為十分具導向性,有望改善過去「有錢無用好」的問題。他指當局過去一直「泵水」,但始終成效不彰;如今林鄭拋出指標,他相信可敦促各部門認真審視用錢的效率,有助做好全盤規劃。

他又指港府要避免成為「怪獸家長」,在投放資源作種子基金之餘,要避免無限「泵水」,反而是要着重建立整個行業生態鏈,培養私人市場發展,方能令整體發展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