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蟲取靈感 港大研發低成本防水防油技術

撰文:羅卓敏
出版:更新:

衣服沾上咖啡漬又難以清洗,相信是不少人的生活寫照。香港大學今日(14日)發表最新防水防油技術,靈感來自於體積只有約兩毫米的跳蟲,模仿它的猶如數百個微小洞穴般的皮膚結構,製造出並無污染環境的化學物質、純以物理結構防水的技術,而且每平方米的材料成本只需7角至1.3元,較現有逾千元的技術便宜。

王立秋(右)和朱平安(左)研發低成本防水防油技術。(林若勤攝)
+1

防水防油物料並不是新鮮事,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王立秋表示,現時的技術主要是一種採用化學物質方法,將衣物浸泡在藥水中,令它擁有防水防油功能,然而不但成本貴,而且對環境有害;另一種則採用物理方法,但大部分只能防水,或只能防油,並且受外力摩摖時容易損壞。

此液體置於質地較柔軟的聚乙烯醇(PVA)布料上,會形成小水珠順著布面流下。(林若勤攝)

然而,王立秋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靈感來自於體積只有約兩毫米、生活於土壤中的跳蟲,由於跳蟲經常會遇到雨水沖洗及被泥土摩擦,因此甚表皮結構同時具有防水功能,亦份外強韌,團隊觀察到其表皮互相連接的結構增加其強韌,而良好的防水功能來自於猶如小洞穴般的凹角結構。

研究成員之一、港大機械工程系博士朱平安表示,透過「液體微流控」方法,製造出含有水泡與油份結合的乳液,然後將此乳液置於質地較柔軟的聚乙烯醇(PVA)上,待水與油揮發後,PVA便會呈現一個個幾十至百微米的小洞穴,而團隊示範將橙汁、牛奶等倒在應用了此技術的布面上,則會形成小水珠順著布面流下。

王立秋表示,此技術爾但具有防水防油功能,同時其強韌度亦較單獨防水結構提高逾廿倍,而且成本材料每平方米只需7角至1.3元,市場上現有的防水物質成本則每平方米近千元,預料兩至三年內可應用於衣物、廚具等民用項目,但直言服裝商品化過程需解決美觀、設計等問題,而該技術剛取得專利,現有一間德國廚具公司對此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