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成被揭任內場刊、網誌去「國立」化 上周曾稱「有些奇怪」

撰文:鄭思思 羅俊文
出版:更新:

去「國立」風波,政府上下至今未有解釋。自言看到報道才知道事件,感到「都有啲奇怪」的前民政局局長曾德成,被發現在任內撰寫的多篇網誌,早已去「國立」化,包括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故宮博物院」全略去「國立」兩字。另外有傳媒亦翻查康文署過去多年的資料,發現由2007年3月,即曾德成上任前幾個月,藝團場刊開始去「國立」化。

《明報》翻查圖書館過去20年收藏的藝術節目場刊,發現2006年仍然有「國立」2字,由07年開始消失。(鄭思思攝)

2007年開始去「國立」化

根據《明報》報道,記者在中央圖書館藝術資源中心,翻查過去20年由康文署印製的場刊,發現「非常林奕華劇團」2006年的《包法利夫人們》,場刊仍有「國立」字眼,例如演員謝盈萱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表演」,但這一年之後,同一劇團的其他劇目全去「國立」化,包括2008年的《水滸傳》,燈光設計師賴雨農的簡介已改成「台北藝術大學劇場燈光設計畢業」,以及後來09至14年的劇目,《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恨嫁家族》等等都繼續去「國立」。另外,報道亦發現來自台灣的劇團「雲門舞集」,2007年3月的《白蛇傳與雲門精華》,創辦人林懷民的簡介亦寫到「台灣台北藝術大學」,沒了「國立」。

曾德成自言是看到報道始知道事件,感到「都有啲奇怪」,但記者翻查他的網誌,卻多次發現去「國立」化。(資料圖片)

曾德成在4個月後,2007年7月1日,接替何志平出任民政局局長,這一年是否去「國立」化的分水嶺?曾德成上星期三出席公開活動時,有記者追問康文署中甚麼職級才有權決定去「國立」化,他當時指不宜披露過去出任局長時的決策或政策制定過程,又自言是看到報道始知道事件,感到「都有啲奇怪」:「點解會有件咁嘅事,引起你哋傳媒嘅注意?」他又六度重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評論「糊塗戲班」去「國立」化事件。

曾德成、劉江華均去「國立」 化 

記者翻查曾德成2007年至2015年的網誌「局長隨筆」,發現曾德成亦多次去「國立」化。包括2009年題為「港台文化交流日增」的一篇:「台北藝術大學」 、及2011年題為「港台文化合作建立新平台」的一篇:「台灣師範大學」,均略去「國立」2字。

還有2013年,曾德成的局長隨筆「可觀的俄故宮珍寶展覽」,亦將「國立故宮博物院」寫成「台北故宮博物院」。有趣的是,現任民政局局長劉江華亦有類似的講法。根據立法會紀錄, 2011年劉江華以立法會議員身份向曾德成書面提問,問民政局會否考慮與台灣協商,爭取3D動畫版《富春山居圖》在港展出,期間亦將「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為「台灣的故宮博物院」。而曾德成書面回覆時,則無提及故宮。

曾德成2013年的局長網誌,將「國立故宮博物院」寫成「台北故宮博物院」。(網上截圖)

引起今次風波的,是今年2月初,「糊塗戲班」獲康文署職員通知要修改場刊,舞台劇《惡童日記第三部曲之第三謊言》執行監製羅淑燕在場刊個人簡歷部分,被刪去母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中「國立」二字

據了解,康文署職員只是口頭上要求劇團修改,並無白紙黑字,劇團有追問修改原因,但康文署一直不回應,最終劇團多番爭取也未能改變決定,於是抽起簡介拒絕刪減。康樂事務職員總工會主席張兆榮早前表示,按署方程序,若涉及敏感情況修改場刊,文化事務經理須先獲得助理署長楊芷蘭授權,才能夠向劇團要求修改。

《香港01》上星期二(22/3)向康文署查問,去「國立」 化是否康文署一貫做法?以及是否涉及政治審查?至今未有回覆。劉江華上星期五在立法會表示,就「國立事件」局方正檢視做法,及後會到立法會交代。

曾德成2009年的局長網誌,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寫成「台北藝術大學」。(網上截圖)
曾德成2011年的局長網誌,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寫成「台灣師範大學」。(網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