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領展到底有幾「關公」 新聞之花也要逃出熱廚房?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透露,最近疑被代表領展的專欄作家李兆富「恐嚇」。而領展方面就此事發出聲明,表示對葉劉的指控感到「震驚」,但同時亦指她對領展的情況「了解並不全面,故希望透過不同途徑加強有關溝通工作」。領展的回應固然令人懷疑所謂的「溝通工作」是甚麼一回事,加上有其他黨派議員亦站出來「Me Too」,表示也曾遇過類似情況,令今次「恐嚇」風波充滿黑人問號。
事實上,領展近年可謂「關公」纏身,一舉一動都屢爆爭議,曾任領展(當年仍叫領匯)大公關的新聞之花繆美詩,當年就被傳因為要處理一單接一單的「關公災難」而疲於奔命,終於要跳出這個熱廚房。話說在2007年……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日(6日)透露遭被領展方面恐嚇,惹起廣泛關注。(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撰文批評領展 葉劉指控李兆富恐嚇會「郁新民黨區議員」

「恐嚇」風波成羅生門 領展難避「關公」之災

今次「恐嚇」風波惹來政圈議論紛紛,一方面,根據領展的回應,領展管理層的確對葉劉的批評頗有意見,但所謂的「溝通工作」期間是有人「講大咗」,還是講者無心聽者有意?另一方面,「恐嚇」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指控,葉劉作為前保安局長,為何不做一個好榜樣,報警以彰顯法治?

而且有花生友亦稱,新民黨將派出陳家珮出戰明年初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兩件事到底又有沒有關連?但既然作為當事人的葉劉也選擇不報警處理,「恐嚇」風波的來龍去脈,或許只能留待幾位事件主角進一步向公眾交待。

延伸閱讀:【01直擊】李兆富親解葉劉領展事件 否認恐嚇:我無收錢遊說

新聞之花成領匯大公關 捱過上市爭議 最終亦離開熱廚房

自從領展上市以來,一向都爭議聲不絕,但相比當年,近年更可謂「關公」纏身。在領匯上市初期,尚且有一些議員、學者等願意出面力撐其上市計劃,但近年領展在社會爭之中,往往陷入捱打狀態,例如在2012年舉辦推介小店風味的「尋味時光」活動,就被不少社會人士炮轟為貓哭老鼠,最終在群情洶湧下腰斬收場。

談到箇中變化,就不得不提領展的一段小歷史。在2005年初,當時的領匯找來亞視的知名新聞主播、被譽為新聞之花的繆美詩加入當企業傳訊主管。但這份工絕不易做,因為當時領匯的上市大計,遭到公屋居民盧少蘭入稟司法覆核煞停,繆美詩既要應付和房委會的交接工作、又要四出就領匯上市計劃向各界解畫,最忙的時候近乎有開工無收工。但捱過這段艱難時期之後,繆美詩卻在2009年突然宣布辭職。

商場自領展出售予新業主後,小店難以繼續經營,有街坊留言支持老闆一家。(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團體批領展拆售商場漠視居民訴求 蘇偉文稱若無違契約政府難干預

政府盼管理層「有商有量」 如意算盤被「壞孩子」打破

事實上,繆美詩離開之際,領匯的管理層正不斷大地震。因為政府籌備領匯上市的時候,所委任的管理團隊都是和政府「有商有量」之人,例如上市時的主席鄭明訓、行政總裁蘇慶和,都是和政府關係良好的「公職王」,而鄭明訓更為此而辭去投資銀行的顧問工作,以示要全力做好領匯。當時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就算將領匯上市「賣斷」,只要管理層仍然是政府的友好,就可以一定程度影響領匯的決策,防止領匯作出一些令政府尷尬難堪的決定。當年鄭明訓接受傳媒訪問時曾強調,領匯上市後仍會承擔社會責任,明白不少小商戶仍要維持生計,領匯不會「做到咁絕」。

不過這個如意算盤當然是打不響,因為領匯上市之後,英國對沖基金TCI(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當年被稱「壞孩子」基金)在市場密密收集,更一度成為領匯最大單一股東。據悉,擅長將資產拆骨賺盡短期回報的TCI,曾要求領匯在短期內大幅加租和推高資產回報率,但鄭明訓、蘇慶和為首的管理層卻不認同這種做法,只是他們向政府「求救」後所得到的回覆,是政府已失去領匯的控制權,無計可施。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延伸閱讀:領展拍板230億出售17商場 基匯資本為首財團購入

新管理層更進取 「做靚盤數」錯了嗎?

而2007年就成為領匯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該年鄭明訓、蘇慶和先後辭職,換上了前置地集團行政總裁蘇兆明(Nicholas Sallnow-Smith)接任主席一職,到了2009年初,投資銀行出身的王國龍則成為了領匯的行政總裁,當時有說這個新團隊和TCI以及其他基金股東的取態較為接近。亦是自當時開始,領匯的作風變得更為進取,更積極翻新商場──但同時亦提高租金、引入更多大型連鎖店等。而街坊老鋪、小店被大幅加租、甚至因而結業的負面新聞亦如雪片飛來,成為一單接一單的「關公災難」,惹來政黨、社會人士猛烈批評,而負責聯絡社會各界的領匯公關團隊,更成為萬箭穿心的箭靶。到了2009年底,繆美詩選擇離開領匯,自立門戶開公關公司。

雖然後來TCI不斷減持領展,但當年一役仍深深影響領展的管理風格,而其iBank式作風,更在近年不斷拆售商場的交易中表露無遺。因為客觀上,領展不斷出售營運表現較差的商場,既有利於「做靚盤數」,去蕪存菁拉高整體租務表現,更可以推升盈利,管理層則可賺取更豐厚薪酬。根據領展年報,去年最高薪的管理人員,全年酬金超過五千萬元。加上是上屆梁振英政府放寬了如領展等房託基金(REITs)的投資限制,領展自然更積極拆售商場套現,再投資其他更具商業潛力的發展中項目。

香港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視覺中國圖片)

延伸閱讀:香港連續23年獲選最自由經濟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高興再獲肯定

支持「自由經濟」又反對「賺到盡」 政客高官在幹甚麼?

然而,即使有不少人批評領展唯利是圖「賺到盡」,不過今天的領展並非政府機構、政府本身也不持任何股份,作為一家純商業機構,其管理層固然有責任要為股東爭取最佳回報,正如受到不少香港社會精英和政府高官推崇的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指,企業的唯一責任,就是為投資者賺取最大的利益,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展管理層不但沒有錯,反而做得十分稱職。

要問的真正問題是,當年高舉「自由經濟」支持領匯上市,今天卻「為民請命」批評領展霸權的政客們;以至視「自由經濟」為香港各種社會問題終極解決方法,卻又慨嘆領展成為民生大山的政府高官們,到底明不明白自己在幹甚麼?事到如今,還要傻頭傻腦地死攬所謂「自由經濟」的神主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