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取公私營合作、捨收回土地 土地供應大辯論露端倪?

撰文:梁德倫 黃偉超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開會,繼續商討覓地來源,卻花了創會以來最長時間探討利用私人發展商的土地潛力。據《香港01》記者得悉,小組對政府提及多項發展模式中,傾向支持公私營合作模式,以配合開發私人發展商手上的新界農地,原來官方在會上亦表態力挺。
至於以《土地收回條例》方式收回土地的另一方案,消息指部份成員表明反對或有保留,擔心徵收私人土地會引起司法覆核等法律訴訟;而官方更指需要保障私人資產權。

花近三小時討論   絕大部份成員發言

觀乎今日會議的討論結果,引起「官商勾結」疑慮的公私合作模式,似乎已是明年土地供應的「大辯論」眾多議題中比較突出的項目,反而收回土地的方案已打入「冷宮」,在官方和小組冷待下,除非公眾參與討論期間有強大民意支持,否則肯定出線無望。

一如過去會議,今日小組開會繼續超時完成,其中更花了近三小時討論如何利用私人土地潛力。據了解,今日會議共有十多名非官方成員出席,約六人需要申報利益,反映有關議題牽涉利益如何龐大,以專業人士為主的小組成員,亦難避免牽涉在內。而會上絕大部份成員均有發言,並且曾出現火花。

無經濟誘因可減低「官商勾結」疑慮

消息指,會上並無對多個發展模式有明確的共識,但大多數都傾向認同因應「首置上車盤」先導計劃提出的公私營合作模式,會是中短期最快能夠爭取土地建屋的方案,同時亦同意有關模式不應向發展商提供經濟誘因。

有成員會後亦指,政府提供基建配套,以釋放發展商囤積土地,確實是中短期最正面的覓地方法,只要不提供任何經濟誘因,相信可以減低「官商勾結」的疑慮。

至於引用《土地收回條例》方式收回地產商閒置農地,以作興建可負擔資助房屋等用途不獲小組支持,該名成員解釋,新界東北發展亦會涉及利用《土地收回條例》,但這個新發展區已拖延廿多年,小組十分擔心一旦出現法律訴訟,反而會窒礙整個發展,所以現階段小組不會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