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公布食物金屬含量諮詢 白米鎘含量標準將與內地看齊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政府去年6月就《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建議修訂,進行3個月的公眾諮詢。食安中心今日(4日)公布諮詢結果指,回應者普遍支持修訂方向,雖然有政黨認為不應該放寬米的鎘含量上限,但食安中心認為,維持較緊的上限沒有科學根據,會按照公眾諮詢文件所載的建議修例,即新標準是與內地、韓國、韓國、新加坡及歐盟看齊。政府計劃在2018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規例》,料最快2019年中正式實施。

食安中心建議放寬白米含重金屬鎘上限,鎘含量標準最高為每公斤0.2毫克,與內地看齊。(資料圖片)

政府擬修訂現行食物中金屬污染物規管,是自1983年後再次修訂,主要參考食物法典委員會的相關標準,將現行設「最高含量」關卡的數目由19個增至145個。

政府去年6月就以上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建議修訂,進行3個月的公眾諮詢。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公布結果,指共收到21份意見書。食物安全中心指,回應者歡迎及支持修例的方向,回應者普遍支持145個特定金屬污染物上限建議。

其中一個具爭議的修訂部分,是現時精米(包括白米)中鎘含量標準最高是每公斤米含0.1毫克,新規例建議放寬至0.2毫克,高出1倍,與內地標準睇齊。諮詢結果就指,有政黨和議員認為,應維持現行精米每公斤0.1毫克鎘的上限。

政府擬修訂現行食物中金屬污染物規管,有政黨要求除甲基汞外,就魚類中總汞額外建議最高含量。(iStock)

食安:只有香港、澳洲和新西蘭使用0.1毫克標準

食安中心解釋,每公斤0.1毫克的標準,只有香港、澳洲和新西蘭使用,其他地方主要使用每公斤米含0.2至0.4毫克鎘的標準,加上本港人口主要由菜和海產攝入鎘,來自精米只佔6%。以目前監察所知,99%以上精米樣本的鎘含量少於每公斤米含0.1毫克,沒有證據指修訂後鎘高於0.1毫克的大米供應會上升。風險評估結果亦顯示,以米的本地消費量計算,鎘在精米的建議最高含量為每公斤0.2毫克,一般市民因進食大米中鎘而令健康受影響的機會不大。中心認為,沒有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來維持現有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因此會建議修訂為每公斤精米含0.2毫克鎘的上限。

魚類方面,有政黨要求除甲基汞外,就魚類中總汞額外建議最高含量;有海鮮業協會則要求放寬甲基汞上限;亦有漁民團體擔心水產動物中砷和鉛的上限較現行規格嚴格得多。

食安中心指,已仔細地考慮在公眾諮詢期間所接獲的意見,為釋除疑慮,食安中心就不同水產動物中的建議最高含量,與過往食安中心恆常食物監察計劃結果作比較,評估食物在供應上可能帶來的影響。食安中心的評估是,建議最高含量一般不會影響本港水產動物的供應,預計在擴闊海鮮鎘含量規管範圍後,鎘含量較高的麵包蟹、斑馬瀨尿蝦、琵琶蝦等有較高機會不合格,呼籲業界留意。

食安中心指,會按照公眾諮詢文件所載的建議進行修訂,預計今年5月前向立法會提交修訂《規例》作審議 ,目標在今年立法年度內通過修訂。修訂條例刊憲日計起,對新鮮食品設12個月寬限期,即最快2019年中起新鮮食品需符合新修訂;其他非新鮮食物品24個月寬限期,例如精米等預先包裝食物, 2020年中起需符合新修訂。

食物中心預期,實施新修訂後,食物重金屬含量不合格比率會有輕微上升,預期供應商會適當調節,對本港食物供應不會有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