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倡劃九龍公園公共空間作街頭表演 立法規管助發展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上月旺角行人專用區被「殺街」 後,街頭表擴散至全港,當中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情況較嚴重,混亂擠迫 、 噪音滋擾情況惡劣。「 1970 地下起異 」本年 5 至 6 月在九龍公園周邊向市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的 329 份有效問卷中,67 % 的受訪者中表示不知道九龍公園地下空間的發展,亦沒有在之前的「公眾參與活動 」,以及有 237 位受訪者,即72 %支持發展地下空間。

約七成受訪者表示接受在九龍公園公共空間進行街頭表演,但表明必須有所規管,避免像旺角般混亂。(資料圖片)

調查結果當中,有36%市民最希望地下空間能成為公共空間,36%認為應作創意市集和14%促作康體設施,由於進行問卷期間油尖旺區議會正討論 「 旺角殺街 」,有近80%受訪者表示,公共空間如作行街頭表演接受但表明必須有所規管,避免像旺角般混亂。

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後,不少表演者搬到尖沙咀碼頭對出空地演出。(資料圖片)

「1970 地下起異」發言人梁幸輝表示,社會上有很多人說在歐洲及美國,不少城市的街頭表演很受歡迎和具特色,批評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偏偏容納不到街頭表演。他指出,發牌規管絕不是限制或扼殺街頭表演,反而提供一個更理想的環境讓街頭表演文化更好發展 , 並可以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文化藝術地標 。

對於發牌遴選的問題上,梁認為九龍公園地下空間將連接西九文化區,而西九管理局2015年推行「街頭表演計劃」的發牌模式,建議九龍公園地下空間交由西九管理局統一管理,發揮文化藝術表演的融合和協同效應,包括街頭表演者須申領表演許可證、限制表演音量的分貝、規定同一地點演出時間等 。

此外,港府於2016 年底進行《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第一階段公眾參與,並由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牽頭,舉辦設施作概念設計比賽。該團體認為是對公共空間及發展街頭文化活動的契機,應該將公園的地下空間中,不少於三分之一地方發展成為公共空間,讓街頭表演者進駐、開辦市集和小食檔等,非由發展商作商業活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