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出櫃」應轉介治療論引起譁然 澳門教青局副局長指翻譯誤會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正當社會已去到討論應否立法容許同性婚姻階段,澳門傳媒昨日(17日)報道,澳門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於本周四(16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學生倘有同性戀傾向,學校會將個案轉介至公立醫院精神科作診治。有關言論引起極大迴響,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0年已將同性戀從心理疾病名單上剔除。梁慧琪今日(18日)作出澄清,在訪問中未有提及過有關內容,認為是溝通或翻譯上存在誤解,又指已向相關報社發出電郵澄清。梁慧琪強調,教青局至今未有向相關學生作轉介治療,又重申會教育學生應尊重不同人的性取向。

澳門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右)澄清,從沒提及同性戀是一種病,學生若有性別困擾問題,當局可轉介給專業人士,但至今沒有任何相關輔導轉介記錄。(教青局圖片)

指學生無能力判斷自己性取向

澳門網媒《愛瞞日報》今日(18日)轉載葡文報章《Ponto Final》(句號報)昨日(17日)報道的中文譯版,指教青局副局長梁慧琪在本周四(16日)在塔石體育館出席一個活動後說:「如果(學生)展現同性戀傾向,我們會將個案交到其他相關機構。如果學童或學生認為他們是同性戀,那我們就可以轉交給醫生或心理學家,由他們作診治。」

被問到為何教青局認為同性戀學生需要臨床支援,梁慧琪補充說:「教育只是著重於教、防患未然,治療的事不在我們的範疇。」她認為學生在青春期會與朋友「玩得好埋」,「誰可以說他是否真的同性戀呢?教青局不知道,那學生自己也不知道」。

梁慧琪指駐校社工只為學生提供輔導,因為這些人士並不是專門讀心理學,教青局推出了一本支援手冊,是一本心理學的書,當中有一些關於同性戀描述。

澳門同志組織:轉介治療做法聞所未聞

《Ponto Final》引述當地同志組織「澳門彩虹」的林嘉龍稱,過去五年共有十宗學生嘗試被社工「拗直」的個案,「部分社工因著很多原因向學生傳達錯誤資訊。一般而言,最終目的都是拗直學生回復到『正常』性向」。林嘉龍表示,不知道學校居然送同性戀學生到醫生處診治,他認為是「過分關心」,「轉介給社工我們是知道的,也是常有的事,但轉介給精神科或醫療機構,那就聞所未聞。如果講的是小學生那就是反應過大,如果講高中生,那這種擔心也是多餘。」

他指出,世衛組織指1990年起同性戀已不再是疾病,若政府轉介同志學生接受診治,「他們(醫生)向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傳達一個訊息,就是非傳統的性取向是不被接納的、錯誤的,是應該要治的。」

澳門立法會議員蘇嘉豪對於有同性戀傾向的學生,需被轉介至精神科求診的做法感到「有所保留」。(資料圖片)

蘇嘉豪:轉介至社工才是「正常做法」

澳門立法會議員蘇嘉豪接受《香港01》指出,得悉學生倘就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會被轉介至社工,對轉介至心理醫生的做法「有所保留」。蘇嘉豪解釋,學生如果單純因性取向問題被要求接受診斷及治療,是與現今的普世價值相違背,因同性戀不屬心理疾病;惟學生正值青春期,或會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因而衍生情緒困擾或人際關係問題,這類個案轉介至社工,讓他們可從旁輔導則是「正常做法」。

梁慧琪澄清:從無提及同性戀是病​

梁慧琪今日(18日)作出澄清,表示相關報道的內容及標題屬不實,又對事件感到驚訝,認為是溝通或翻譯上出現誤會。梁慧琪續指,已就事件向相關報社發出電郵,並作出澄清。梁慧琪強調,從沒有提及同性戀是疾病,以及十分強調學生要尊重不同人的性取向,並指學生倘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及作出輔導,而非作診斷,重申至今教青局未有作出相關精神科轉介。

去年11月由教育廳廳長升任副局長

梁慧琪於2017年11月1日出任教青局副局長,任期為一年,屬定期委任方式。梁慧琪於就職典禮時表示,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冀能在新崗位上秉持教育工作的理念,亦希望能與教育界及青年界有廣泛聯繫,以及聆聽多方意思,以達成教青局育人的使命。

梁慧琪於1994年入職教青局擔任高級技術員,於2012年4月起擔任教青局教育廳廳長。社會文化司司長在批示中指出,梁慧琪的個人履歷顯示其具備專業能力及才幹擔任教青局副局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