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引入心瓣病新手術 醫生:病徵包括暈眩、腳關節腫脹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人口不斷老化,本港心瓣疾病個案逐年增加。心瓣膜疾病可致患者心臟功能逐步減弱,長遠可引致生命危險;惟徵狀不明顯,醫生形容為「溫水煮蛙」。
由於藥物只能紓緩心瓣疾病徵狀,患者須盡早接受手術。瑪麗醫院今年7月新引入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術,手術期間心臟毋須停止跳動,可減低手術風險,更適用於年長病人;惟每宗手術成本18萬元,需由病人自付。

二尖瓣膜位置(圖中心臟模型白色位置);因二尖瓣深藏心臟之中,相關手術比主動脈心瓣手術更複雜。(陳嘉慧攝)

臟有四塊心瓣,如活門般在不同時間開關,使血液向一個方向流動。心瓣膜病是本港第二常見的心臟疾病,可分為瓣膜開口狹窄或瓣膜閉合不全兩種情況,會導致心臟發大及心房顫動等問題,並逐步減弱心臟功能,長遠可引致生命危險。

至今8人接受新手術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表示,因藥物只能紓緩心瓣疾病徵狀,病人長遠需要施手術。瑪麗醫院今年7月新引入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術,過程中心臟毋須停止跳動,可減低風險,以及縮短病人復原時間至一個月內;更適用於心瓣脫垂的年長病人,至今完成8宗手術個案。惟此項手術現時尚未納入政府資助範圍內,每宗手術費用高達18萬元,需由病人自付。該院正培訓更多醫生,預期明年可完成2、30宗手術。

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術,以微創及不用體外循環的技術植入人工腱索,將脫垂瓣膜拉回正常位置。(陳嘉慧攝)

現時本港每年約有800人需要做心瓣手術。其中,瑪麗醫院在2010年至2017年間,共完成1,960宗心瓣手術,手術宗數正逐年增加。心瓣手術主要可分為主動脈心瓣手術及二尖瓣手術兩種,後者難度更高,因二尖瓣深藏心臟之中,手術更複雜。本港較常用的手術,按創傷程度可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半開胸手術、內窺鏡或機械臂手術。

心瓣疾病病徵包括呼吸急促、暈眩

陳泰良指出,心瓣疾病病發率隨年齡上升,病徵包括呼吸急促、暈眩、胸部感到壓力、腳部關節腫脹等,惟心瓣疾病與一般長者身體機能退化相似,患者不易察覺,有如「溫水煮蛙」。陳建議公眾盡量每年接受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病情。

被問及新手術可否縮短病人手術輪候時間,陳泰良表示由於人口老化,病人不斷增加;並且技術發展與普及需時,暫時對縮短輪候時間幫助不大。

經心尖微創二尖瓣修復術手術儀器,不可重覆使用,每套費用18萬元,此項手術尚未納入政府資助範圍內,費用需由病人承擔。(陳嘉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