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成年患者一度萌輕生念頭 嘆坊間輔導收費高難負擔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一項研究發現,逾八成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患者在成年後,症狀並無隨年紀增長而消失,繼續確診ADHD。成年患者踏入社會後,症狀的影響已非侷限於學業,同時會延伸至職場交際、人際關係等。
有ADHD患者透露,成年後有數年未有接受治療,而坊間的輔導大多十分昂貴,因此未能負擔,更一度因為事業挫折而萌生自殺念頭,「我盡心盡力做,但效果總是比其他人差,覺得好無助……有時會覺得好灰,好自卑。」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一項研究發現,83.1%在18歲前曾確診ADHD的受訪患者,成年後仍被評估為ADHD患者。(鄺曉斌攝)

阿軒早於幼稚園時已確診ADHD,未成年前曾斷斷續續接受治療及服用藥物。然而,阿軒自中四開始輟學,由於家庭經濟環境不佳,年紀輕輕已要投身職場賺錢糊口,更一度染上毒癮誤入歧途,數年前已戒毒重回正軌。

停止服藥 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被當「無心裝載」​

雖然阿軒已屆26歲,但ADHD症狀並未隨成長而消失。他接受訪問時形容,成年後停止服藥,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亦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有時約咗人或答應咗人,如果無筆錄記低,好容易會唔記得……有時應承完父母,但好快唔記得咗,然後會被怪責。」

阿軒曾於餐廳廚房任職,其經常出現的「善忘」行徑,被部分同袍當成「無心裝載」。阿軒及後向同袍解釋自己情況,結果卻是帶來冷言冷語、言語針對及標籤,他形容:「有時會好怕被指責,一瞓醒見到陽光就會偷偷喊……我盡心盡力做,但效果總是比其他人差,覺得好無助。」

ADHD成年患者阿軒(灰色外套)說:「我盡心盡力做,但效果總是比其他人差,覺得好無助。」(王海圖攝)

不過阿軒承認,自己當時的確有情緒問題,亦意識到ADHD的影響依然存在,因而嘗試到坊間尋找輔導服務,惟所費不菲,每小時收費逾800元,經濟上難以負擔。

因壓力與同袍口角後 遭解僱

「有時會覺得好灰,好自卑。」日積月累的壓力終於爆發,阿軒某天在餐廳廚房與同袍起口角、衝突,隨後遭解僱,「水吧大佬當時同我講,你情緒好唔穩定,不如你去睇醫生。」

阿軒及Tommy(紅色外套)不約而同地指出,ADHD導致他們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較差。(王海圖攝)

受事業挫折及感情問題雙重打擊,當時阿軒萬念俱灰,萌生尋死念頭;惟他回想「水吧大佬」的說話後,下意識地走進聯合醫院急症室,跟醫護人員反映自己情緒很不穩定、有自殺念頭,及後重新接受治療。

另一名患者不擅處理人際關係

另一名患者Tommy憶述,自己不擅處理人際關係,其他人亦很難跟上自己的思路,就讀大專時不受同學歡迎。但他同時指,目前正任職老人院保健員,與其共事的同袍十分關心、體諒自己,因而感到很幸運。

精神科醫生麥敦平(黑色西裝外套)指,若ADHD成年患者能繼續採取合適治療,有助減低患情緒病的機率。(王海圖攝)

阿軒及Tommy均為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香港ADHD兒童患者成年後跟進研究」參與者,兩人確診患成人ADHD,正接受藥物治療。

負責研究的精神科醫生麥敦平指,雖然隨兒童的腦部發育,過度活躍症狀會漸漸減退,但專注力失調問題會繼續困擾患者,並且會延續至成年階段。他強調,若ADHD成年患者能繼續採取合適治療,有助減低患情緒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