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空氣質素致西部成污染重災區 環團指港珠澳大橋通車更惡化

撰文:勞敏儀 張雅婷
出版:更新:

每當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本港多個地區出現霧霾瀰漫情況。環保署今日(11日)總結去年空氣質素,發現去年一般監測站空氣質素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達2292小時,較去年減少1121小時,但是重災區依舊是元朗、屯門及東涌,署方解釋因較受珠三角空氣質素影響,以致空氣污染水平較高。
有環保團體分析指,釋放空氣污染物的發電廠及大型輪船都集中在香港西面,加上車流量較多,令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並認為當局選擇性收緊空氣質素指標,推行保守減排政策,或令2020年《清新空氣藍圖》減排目標失守。

環保署今日總結去年空氣質素,元朗、屯門及東涌成全港空氣污染重災區。(資料圖片)

去年一般監測站錄得健康風險級別達「高」或以上(則健康指數級別達7 級或以上)達2292小時,佔整體2.1%,較2017年的3%低,但空氣污染重災區在過去5年依舊是屯門區。根據一般監測站去年錄得數據,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級別時數最多頭三位分別是屯門(311小時)、元朗(238小時)及東涌(227小時),而錄得時數最少的三區則分別是觀塘(98小時)、塔門(128小時)及將軍澳(134小時)。至於路邊監測站,錄得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級別時數最多的是銅鑼灣。

鄭茵茵解釋,元朗、屯門及東涌空氣污染水平較高,是因為較受珠三角的空氣質素影響。(林若勤攝)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鄭茵茵解釋,元朗、屯門及東涌空氣污染水平一直較其他地區高,是由於該三個地區的地理位置較受珠三角的空氣質素影響,但2018年的數據可見,該三個地區的高污染時數都較過去幾年減少。

+8

2018年錄得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級別時數

路邊監測站

排名 地區(時數)
1 銅鑼灣(270)
2 中環(232)
3 旺角(226)

資料來源:環保署

屯門空氣污染冠絶全港

面對空氣污染問題持續,去年屯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升至10或10+級的時數高達42小時,屯門區議會主席梁健文表示,區內不時出現「山景、遠景朦朧」情況,猜測是外來污染空氣流入、周邊多工程船增加空氣污染物,加上車多人多造成,最嚴重時「在屯門碼頭望去大嶼山,都望唔到(飛機)航班升降」。

至於近月因港珠澳大橋備受關注的東涌,東涌區議員郭平認為,雖然港珠澳大橋目前車流量未如政府預期般嚇人,但空氣質素仍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受地理因素影響,每逢踏入秋冬季,珠三角地區空氣污染物會隨季候風吹到東涌;而附近機場飛機升降頻繁,三跑及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加上多個樓宇相繼落成,增加屏風效應,令污染物難以驅散,預料污染問題只會越來越惡化。他直言,多次向政府反映意見,例如與內地政府合作規管沿岸空氣污染物排放,但政府毫無改善措施,直言自己對政府「哀莫大於心死」。

每當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天色變得灰蒙蒙一片。(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通車 西面空氣污染加劇

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表示,根據過往數據,香港西面總比東面污染情況嚴重,尤其是二氧化氮(NO2)及二氧化硫(SO2),估計原因是西面的車流比東面多,加上發電廠及大型輪船都集中在西面,令污染問題更嚴重;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令西面空氣污染問題加劇。

雖然本港整體錄得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級別時數較2017年呈下降趨勢,但龍子維認為不代表反映空氣污染問題有好轉。他解釋稱,對比2016年數據,除了臭氧濃度持續上升,二氧化氮的減排力度相當差,三個路邊監測站的平均濃度高亦達82微克,超標一倍,加上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於過往3年出現不跌反升趨勢,署方卻拒絕於今年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中收緊PM10的指標水平,質疑當局選擇性收緊指標,以及能否達致2020年《清新空氣藍圖》減排目標,進一步改善區域空氣質素。

綠色力量也表示,香港西面空氣污染指數升至10或10+的時數及日數都是最多,反映當區市民承受較高的健康風險,認為當局在沒有有效措施改善空氣污染問題情況下,在香港西面(尤其是污染情況嚴重地區)發展主要基建及住宅項目是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