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30港人珠海買商舖收租墮陷阱 損失逾2000萬人民幣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大灣區效應下,不少港人前往內地尋寶,購買各種物業作投資或出租用途。由於內地商業樓宇法例尚欠完善,且對非當地人實施限購住宅物業政策,令不少開發商有機可趁,更令不少港人「損手」。
有港人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購入商舖,遭遇「返租」陷阱。據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透露,事件涉及300多名苦主,牽涉到大灣區9個樓盤,涉及資金約4億人民幣(約4.63億港幣);其中有30名香港苦主,合共損失逾人民幣2,000萬元(約港幣2,314萬元)。

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中山中心主任潘志輝(右二)表示,訂立租約之子公司大多實為空殼公司,難以追回損失。(林若勤攝)

以高至10%回報利誘簽「返租協議」

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中山中心主任潘志輝表示,部分發展商向無法擁有房產證的買家推介內地商業樓宇,有些甚至是未經政府批准的樓盤,發展商再以子公司或相關公司「返租」該樓盤,以8%至10%的回報率作為招徠,令業主簽下「返租協議」。惟簽下合約後,買家只收到初期租金,並發現訂立租約之子公司大多實為空殼公司,難以追回損失。

潘並表示,目前許多香港人前往大灣區購置房產,不僅是被9%至10%的回報吸引,也由於內地對港人限購政策有關。他指,港人在內地一些城市購買商業用樓並無限制,但若想購買住宅也需要繳付五年個人稅,不少港人因心急而誤墮陷阱。

海納城工地內部情況。(受訪人提供圖片)

何啟明表示9月份接觸到事件,並與內地政府及發展商有多次溝通。他建議香港居民在內地購置物業,應親身前往相關物業考量收租回報,同時應該分清內地商業樓宇及住宅。他並建議港府應該多做教育,並與內地政府溝通,保障港人利益;同時認為內地公安部門更應該就是否牽涉非法集資和詐騙展開調查。

Wilson在2014年被內地地產商推銷該物業旺丁旺財,因而簽約投資,金額涉及人民幣69萬元(約港幣80萬元)。(林若勤攝)

地產商以大灣區勢頭良好作招徠

苦主Wilson表示,他在2014年經內地地產商推銷,看中了珠海香洲區海納城的商舖,當時樓盤已經有了框架,只欠內部裝修。他憶述當時對方曾以大灣區發現勢頭良好,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旺丁旺財等理由誘惑其簽約,金額涉及人民幣69萬元(約港幣80萬元)。

僅收首筆回報便無下文 樓盤爛尾​

Wilson在2014年,與海納城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20年租約並繳付全款,同時並和子公司海納城商業廣場簽訂「租上租」協議,由該公司租賃其商舖,並每年支付8%至10%的回報,由2017年6月起開始付第一筆租金。他稱當時認為「風險不大,且不用自己經營」,所以決定投資。然而到了2017年7月他才收到第一筆回報,之後便不見下文。

Wilson亦嘗試在內地追討損失,發現與其簽下「租上租」協議的海納城廣場有限公司實則是一間空殼公司,當初看好的樓盤亦處於爛尾狀態。他尋求過內地政府的幫助,但追討至今無下文,「港人在內地可以尋求幫助的方式真的很少。」

另一苦主阿Man表示,他以高於市價的價格人民幣65萬元(約港幣75萬元)投資商舖,因每日在報紙上見到大灣區的宣傳,對國家發展非常看好,「港人用真金白銀投入,是對國家有信心。」這樣的騙局令他信心受損,會繼續追討損失。

用真金白銀投入,是對國家有信心。
苦主阿Man
Man表示,因每日在報紙上見到大灣區的宣傳,對國家發展非常看好,「用真金白銀投入,是對國家有信心。」(林若勤攝)
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表示,苦主短期內追回的可能性極低。(林若勤攝)

何啟明:內地發展商稱「目前無錢」

何啟明表示,工聯會目前已經與內地發展商多次開會溝通。對方以「正在融資中,目前無錢」等理由推脫,短期內追回的可能性極低。他表示,已經建議內地政府加強對返租金協議的規管,比如禁止在銷售商舖時或一段時間內,與買受人簽訂任何形式的返租協議,否則則觸犯刑事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