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防再有醫生走漏眼 年底前試行AI人工智能睇肺部X光片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三名病人肺部X光片出現異常陰影,但三間公立醫院的8名醫生均沒有察覺,令病人延遲獲得治療。社會上一直有聲音建議公院採人工智能(AI)輔助醫生診斷,醫院管理局今(1日)終提出,今年底前,會在一間公立醫院急症室試行AI的臨床應用,以AI輔助分流,先找出最有可能有異常的X光片,讓醫生及早診斷出病患,並以AI對異常X光片作覆審,防止「走漏眼」。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醫生指,醫管局計劃於2019年年底前,在一間公院急症室展開臨床應用的可行性研究及工作流程測試。(李澤彤攝)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醫生指,因應調查報告提出的建議,醫管局計劃於2019年年底前,在一間公院急症室展開臨床應用的可行性研究及工作流程測試,但未透露選定哪間急症室。

瑪麗醫院放射科副顧問醫生方欣顥表示,醫管局放射科醫生和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部,自2017年底開始研究AI的應用,由於肺部X光片是常見的X光片,每間醫院每天都有數百張肺X光片,故目前研究針對肺X光片。

醫管局的目標是開發一個可以讀取肺X光片的電腦程式,應用於兩個方面,一是協助訂定閱片的先後次序,起分流作用。方欣顥說:「有問題的X光片睇先,有需要的病人可及早得照顧。」二是找出異常的X光片作覆審,減低醫生「走漏眼」的機會。他強調,AI是協助而非取代醫生,X光片仍需靠醫生「親眼睇」。

瑪麗醫院放射科副顧問醫生方欣顥表示,AI可輔助分流,先找出最有可能有異常的X光片,讓醫生及早診斷出病患,並對異常X光片作覆審,防止「走漏眼」。(鄭翠碧攝)

「當好處大於風險時,就值得去做」

方欣顥續指,醫管局的肺X光AI系統借助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11萬張公開的X光片學習,亦已利用醫管局的數據作調教及測試。被問到AI的準確度,他指難以解釋準確度,只能表明初步證明AI有助於分流,能找出高風險的X光片。醫管局現正研究用AI找出異常的X光片作覆審的可行性,並正利用醫管局數據改善系統,加強可信性及可靠性,及嘗試與醫生工作流程整合。

方欣顥指AI在外國多處研發階段,實際應用較少,對於如何決定能否正式使用AI,並無國際指標,他認為當證明AI有作用及安全就可使用;鍾健禮補充說:「當好處大於風險時,就值得去做。」

醫管局計劃今年年底前,會在一間公立醫院急症室試行AI的臨床應用,但仍在物色合適的醫院,鍾健禮指如推行成功,會陸續在不同醫院及專科推出。

早前三宗醫護人員未能適時察覺X光片顯示異常情況,醫管局今公布調查結果。(視覺中國圖片)

放射師協會:AI準確度​診斷最快四年後超醫生

香港放射師協會主席王鼎熙表示,AI能夠協助醫生診斷病人,美國、內地等都有AI協助醫生的做法,「香港引入得遲咗少少。」他稱,本港10多年來亦一直有用電腦輔助診斷,非新鮮事,而醫管局欠缺放射科醫生,以往需由放射科以外的醫生檢驗X光片,相信引入AI有助改善情況。

王鼎熙續稱,美國有研究提到,現時AI的準確度已到中等水平,與醫生差不多,由於AI有自學能力,準確度會隨年月而提升,故相信在4、5年後,能力可超越醫生,惟AI可協助診斷,但難助治療。他補充,AI可24小時不停運作,「半夜三更醫生未睇到影像,AI已可開工,加快診斷時間。」他認同醫管局先引入AI檢視肺片及先試做分流,形容80%照X光病人都是照肺,應用廣泛,亦較簡單,「CT scan是一疊片,肺片是一張,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