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手】爭取專科護士制度立法 護理專科學院:助挽年輕人才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的臨床護理正走向專科化,部分在專科病房的護士會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選擇修讀香港護理專科學院(護專)提供的專科培訓課程,完善自己的知識,惟本港仍未立法設立專科護士認證制,港府僅建議設專科護士自願註冊制度。
獲護專頒授院士(家庭醫學及基層健康)的洪淑儀及林嘉琪現於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擔任資深護師一職,兩人認為專科護理的發展已愈加進步,現時是實行專科認證的好時機,經培訓的護士擁有更專業知識,遇有刁鑽個案時可作出適切判斷,長遠有助整個社會的醫療發展。洪淑儀又指,現時的年輕護士對職場前景方向清晰,相信為他們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有助挽留新血。

洪淑儀指,有一定資歷的護士不止會照料病人的病症,亦會同時照顧其心理情緒。(陳倩婷攝)

醫身更醫心 專科護士靠減壓助病人控制血糖

洪淑儀專注的範疇是糖尿病護理,她指與一般護士相較,經專科培訓的護士見到病人血糖低時會先反覆思考病人的病因、詳細問症,包括詢問病人的家庭及工作情況、心理壓力、睡眠質素等,從而為病人提供建議,包括調整其日常作息及飲食,強化病人的身體以減復發機率。 洪解釋,病人若情緒緊張會影響內分泌,從而影響糖尿病情。她續分享曾有病人工作壓力太大,每天需調校四個鬧鐘「嘈醒自己」,遂建議他上減壓班,令其睡眠質素轉佳,其血糖水平的三個月平均值由11度跌至6度,其間醫生只增加少量藥物劑量,效果相當顯著。

林嘉琪稱自引入完善的傷口護理系統以來,港島東聯網需回院洗傷口的病人數目顯著下跌。(陳倩婷攝)

完善傷口護理機制 減少病人回診所洗傷口次數

林嘉琪鑽研的則是傷口護理,曾獲護專引薦至韓國接受兩個月的傷口護理培訓。她直言以往護士一般是「盲目洗傷口」,但自2009年引入完善的傷口護理機制後,除了在診所為病人洗傷口,亦會教導病人回家自行清洗,並開辦小組活動助病人理解;她指表面上病人傷口是「一個窿」,但她會進一步分辨傷口性質,如是否屬動脈潰瘍或靜脈潰瘍,以決定不同的處理傷口方法。

港島東聯網普通科門診數據顯示,求診人次由2008年的15,802人,增至2018年的18,582人次,升幅達17.6%,不過需要洗傷口的人數不增反減,由2008年的85,536人大幅下降25.2%至2018年的63,999人。林嘉琪相信是引入傷口護理機制的功勞,護士工作量減少之餘,有更多時間可教育病人,形容為「病人同事win win(雙贏)」。

兩人現時於護理專科學院提供基層醫療相關的培訓課程。(陳倩婷攝)

護專課程着重實用、貼地 年輕護士望培訓後增晉升機會

兩人於2015年加入護專,經認證成為院士,現時主要為基層護理的門診護士提供培訓,課程會為護士提供最新及較深入的資訊,例如傷口用的敷料推陳出新,或解答較艱深的臨床個案,有時亦會邀請醫生作客席講師,務求令護士的臨床護理知識更全面。

林嘉琪笑言,曾被新人問及「要做啲乜先做到你咁樣?」,她認為年輕護士見到「人辦」會更有學習熱誠,而護專的培訓空間較私人醫療機構大,學習機會較多。洪淑儀透露,年輕護士學生願利用公餘時間參加培訓,形容新一代目標清晰,在選擇專科時除了貼近自己興趣外,亦會考慮晉升前景。現時醫護人手流失率高企,洪認為護專的培訓有助挽留護士新血,長遠對整體醫療發展有禆益。

田陸秀娟指護專會以爭取立法為最終目標。(陳倩婷攝)

認證制未落實 護專視爭取立法為最終目標

護士管理局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港共有56,723名護士,其中42,485人為註冊護士,餘下的14,238人是登記護士。

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名譽執行顧問田陸秀娟透露,註冊護士或註冊助產士可透過完成500小時培訓課程、相應臨床要求並通過考試,符合年資要求可獲護專頒授院士。護專自2012年成立以來共頒授約3,000名院士,有近70名會員將於今年應考院士。

政府一直未就專科護士制度立法,僅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建議護士管理局就護士專科發展研究並推出自願註冊計劃。田陸秀娟指,護專會配合政府的建議,已將旗下14個專科學院的教學發展詳情遞交予護管局審核,但強調立法與自願註冊屬兩回事,立法仍是護專的最終目標。

田陸秀娟續指,曾與醫管局候任行政總裁高拔陞會面,獲對方鼓勵繼續推動培訓,而護專的認證框架亦獲澳洲及美國的認證機構認同符合水準,護專去年底更與廣東省護理教育中心及廣東省護士協會制訂當地專科護士標準,並組大灣區專科護士培訓認證專家委員會向29名內地護士頒授專科護士資格。她認為護專的培訓較有系統,日後將增設外間機構審核其認證制,確保符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