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檢討小組倡減核心科內容 通識選不做專題探究最高僅獲第4級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育局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經過約一年半時間檢討後提出建議,並展開為期兩個月公眾諮詢。小組建議高中課程四個核心科目(中、英、數及通識科)安排不變,維持必修必考,但建議縮減四科課程和評估,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選修更多科目,建議包括將現時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IES)改為選修,學生若選擇不做獨立專題探究,在現時1級至5**級的評分中,最多只可考獲第4級。

教育局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高中課程四個核心科目安排不變,但建議縮減四科課程和評估。(資料圖片)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今日(28日)公布中小學課程檢討的諮詢文件,初步建議探討六大方向,包括全人發展、價值觀教育、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應用學習、大學收生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小組主席陳黃麗娟指,文件建議屬討論修訂的起步點,小組持開放態度,會聆聽公眾意見,故文件建議不會太仔細。

中學方面,小組建議維持高中課程四個核心科目的安排不變,在不影響課程完整性前提下,可縮減四科課程和評估,以釋放空間,讓學生能深入學習個別科目、按需要修讀更多選修科。

通識科維持必修必考 專題探究變選修

外界焦點的通識科,小組建議維持必修必考,但需要釐清和精簡課程範圍,清晰訂明科目重要概念和內容要求,同時建議將獨立專題研究(IES)改為選修,容許學校或學生可選擇不做IES,若只考文憑試試卷,只可獲最高第4級成績。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陳碧華表示,通識科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及高階思維,留意到坊間對通識科改動有不同意見,文件亦有逐一列出。陳認為,在調查時有教師反映通識科工作量大,令人疲於奔命,故認為改動IES屬可行性方法,能明顯減輕教師工作量,亦不會影響文憑試國際認證;至於其他建議則屬「大手術」,現階段歡迎外界在諮詢期提出意見。

IES旨在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和志向的議題進行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若學生可選擇棄選,被質疑捨棄重要的課程要求。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認為,自主學習非只限於IES,其他科目均有推行,例如STEM學習,均要求學生搜集資料學習,並訓練解難能力。她又強調,小組功能並非深入處理個別學科,而是集中探討課程結構,建議仍需要留待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等商討決定。

中文科或減少聆聽、說話考核

至於中文科和英文科,文件建議減少考試卷數或簡化校本評核以配合學生需要。例如英文科可探討選修部分縮減校本評核,以及是否可修改考卷設計;中文科則可探索修訂或減少聆聽、說話、校本評核的內容。現時中文科有四份試卷,康陳翠華認為,中文作為母語,應如何學得更好,有不同處理方法,但應思考學習方法是否「咁功能性、咁多試卷」。小組建議,有需要盡早由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和文言文經典的能力。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今日公布課程修改改諮詢文件。(胡家欣攝)

倡推新校長推薦計劃

數學科方面,現時必修部分分為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兩部份;小組建議向學生及教師宣傳若學生能掌握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可在文憑試最高考獲第4級。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吳加聲表示,建議並非縮減課程,而是希望容讓學生可按自己需要選科,特別是非數理類學生可修讀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唔使讀咁多數學。」

另外,小組亦指入讀大學基本要求維持不變,即四科核心科依次考獲「3322」成績,同時建議推出全新的「校長推薦2.0計劃直接錄取計劃」,每所本地中學可獲兩個額外推薦名額,讓校長推薦在非學術範疇才能出眾、並取得成就的學生,修讀大學所建議的指定課程。

高小提早生涯規劃  檢視功課量

至於小學方面,小組建議加強生命教育,以及於高小與初中階段盡早展開生涯規劃教育;同時應有更大空間善用全日制,又建議一併檢視學校訂立的家課和評估政策,確保家課量不超越學生所能應付,亦不會剝奪他們運動、消閒、休息、玩樂和發展興趣的時間。

諮詢為期兩個月,之後小組會再制訂短、中及長期建議,最快在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最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