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罷工】快閃堵路成新常態 學者:警難處理、惟恐失民間支持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因應《逃犯條例》修訂及警方執法等的爭議繼續發酵,市民昨日(8月5日)發起罷工,另外在多個主要交通幹道發起阻塞、阻礙港鐵車門關閉等行動,癱瘓多區交通。
有別於2014年的長期佔路,今次示威者堵塞交通的抗爭模式,是不斷進行「快閃」的堵路,警員到場一開始驅趕,他們就快速撤離。警員一退場,他們又重新堵路,或在其他地方佔路,實行游擊戰術,真真正正「be water」。
有學者分析指,有關模式確實更有效消耗警力,也容易誘使警方犯錯。不過,他表示當政府長期拒絕回應民意,示威者也需要適時調整策略,以免長久干擾市民生活,流失民間支持。

8月3日旺角再遊行後,示威者一度佔領紅磡海底隧道入口,但不足半小時後撤離。(李澤彤攝)

遇警清場即逃

在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分別在金鐘、旺角、銅鑼灣一帶佔領主要幹道,架設多重的路障,為時79日。這種方式造成的影響廣泛而長期,但局限亦十分明顯:長期駐守一處道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容易遭受警方或持不同意見人士的攻擊。警方要進行清場,亦有明顯的目標。

今次《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政府遲遲未正面回應民間五大訴求,示威者將矛頭直指政府及警方。有別於長期佔領,示威者堵路時,主要是採取游擊策略,亦不時有偶發、間斷式的行動。如在上周的港鐵不合作運動中,示威者分別在金鐘、調景嶺等轉車站阻礙車門關上、拉動車廂內的緊急通話器手掣等,且部分人更在港鐵多個車站堵塞車門,竄擾性強。

在上周六(8月3日)的旺角遊行後,有示威者在傍晚時分快閃佔領紅隧,但不足半小時後又撤離,並不久留;周日(4日)的示威,市民先後在將軍澳、港島西、銅鑼灣佔據道路,晚上近9時再佔紅隧。由於警方極速驅散,示威者隨後再分別在觀塘、將軍澳、黃大仙等地方,以及其他受到警方騷擾的當區居民,一起與警方對罵、包圍警署等。

到今日,示威者再在紅隧口、龍翔道、元朗等地堵塞道路,並在港鐵荔景站、鑽石山站、炮台山及大圍站等繼續不合作運動。示威者架設的路障也相對簡單。

「滋擾式」抗爭可能引起市民反感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這種抗爭模式,可以被視為一種新常態。在這種模式下,示威者與警察打消耗戰,警方較難包圍示威者。而將示威行動擴散至各區,遇到警方行動便快速逃去,也容易引誘警方出錯。因為警方愈難執法,就愈容易出現一些過火的行為,例如近幾日警方不時攻入民居,甚至涉嫌襲擊未有參與示威的街坊,自行激起民憤,「警察自己要孭好重飛」。

不過鍾劍華提醒,這種「滋擾式」的抗爭也可能引起部分市民反感,因為始終會對大眾造成一定不便。他認為,現時特首林鄭月娥明顯想繼續迴避訴求,拖延時間,如果這種抗爭模式不能在短期內產生效果,「日日都咁做,係可能會引起社會反彈」。

鍾劍華認同,今次示威浪潮中,公民社會明顯比5年前進步,至起碼民間對於干擾行為的理解多了,泛民主派對於示威者的個別激烈行為也沒有割席,亦因如此,運動才能由6月持續至今,也未有瓦解跡象。

不過,他寄語示威者要持續留意民情的變化,調整行動的策略,罷工是其中一種方式,另外亦須針對一些有標誌性的示威目標。

鍾劍華認同,這種「新常態」抗爭模式可令警方更難執法,但長期進行就須提防民意反彈。(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