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為世界播和諧善美種子 呂志和談呂志和獎:要有生命力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2015年9月宣布設立「呂志和獎」的時候,年屆86歲的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在宣傳短片中表明,希望透過這個獎項,為推動世界文明出一份力。轉眼四年過去,「呂志和獎」頒授的對象遍及教育、醫療、農業科技、氣候環境等多個領域。今年的獲獎名單上月出爐,呂志和隨後接受《香港01》專訪,形容「呂志和獎」是一顆「和諧善美的種子」,期許它有助於應對時代變化的挑戰,為構建和美宜居的地球努力。

「呂志和獎」系列:

冀為世界播和諧善美種子 呂志和談呂志和獎:要有生命力

探索持續支援得獎者

呂志和希望呂獎可以是一顆「和諧善美的種子」。(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現時全球已有不少國際性的大獎,在「呂志和獎」成立之前,香港亦有認受性頗高的「邵逸夫獎」,當2015年呂志和提出要成立以自己命名的獎項時,不少人都好奇它有什麼特別定位。呂志和透露,其實早在六、七年前,他已經萌生設立一個全球性獎項的想法。他認為,雖然世界上已經有不少國際性大獎,但還沒有以改善人類福祉為宗旨、宣揚全人類道德的獎項。他憶述,「『呂志和獎』剛剛宣布成立的時候,是很困難的,對於中國人來說比較新穎,好像跟在別人後面去做。」

2013年,呂志和成立了一支團隊,醞釀、探索設立這一獎項。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籌備,2015年9月24日,「呂志和獎」面世,呂志和捐出市值20億港元的資產作為第一期資金,注入專事獎項持續發展和營運的呂志和獎有限公司,並宣布會在2016年首次頒發獎項,他當時表示,「創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以向世界回贈一份禮物,我期望能為世人帶來福祉,創造仁愛美善的環境。」

2016年,「呂志和獎」舉辦第一屆頒獎典禮。四年過去,得獎者遍及教育、醫療、農業科技、氣候環境等多個領域。(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激勵世人共同促進世界文明

呂志和擁有龐大事業王國,多年來穩居香港富豪榜前列。接受傳媒採訪時,他都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有「小小成就」,想要回饋社會。他形容,「呂志和獎」是一顆種子,要激勵世人建構更加和諧的世界,促進世界文明。

這種想法與呂志和早年的經歷分不開。呂志和1929年生於廣東江門的富庶之家,年幼因躲避日本侵華戰爭,隨家人移居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香港淪陷時,呂志和在12歲便不得不結束學業,與祖母一起在街邊販賣食物謀生。他自言,在戰亂中顛沛流離時見過人吃人的畫面,深知戰亂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傷害。

戰爭結束後,呂志和進入汽車零件公司當學徒,之後再涉足建材行業、酒店業、博彩業。他的事業經歷多次起伏,在財富不斷累積的同時,也深知人性的複雜。在2015年「呂志和獎」成立典禮上,他直指,「生態破壞、資源短缺、階級分化、社會矛盾激化、政治紛爭,甚至戰爭這些不和諧與危機,很多都是因為貪慾膨脹和人性道德淪喪所致。」

呂志和認為,物質即使再充裕,心靈如不富足,也難達致真正的安樂,「大家都爭做第一,心中總有雄心去消滅他人,社會就會不和諧。」他舉例道,人們總愛比較誰的戒指更大,但在他眼中,無論是大戒指還是戒指都可以很美,但因為人的攀比心態而起了分歧,「心靈滿足,小戒指也美。因為你的心靈美。」

他說,設立「呂志和獎」旨在嘉獎那些對推動人類文明有貢獻的人,讓大眾可以看到這些人或組織的努力,從而得到啟發,「我和專家、學者討論時,一直將這個當成目標來運行,沒有其他」。

呂志和認為,物質即使再充裕,心靈如不富足,也難達致真正的安樂.(盧翊銘攝)

提名開放 不受學科束縛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人生哲學,「呂志和獎」從設立之初,就非着眼於個別學科的成就。「呂志和獎」包含三個類別:持續發展、人類福祉以及正能量,均是貫徹這個宗旨。乍看之下,這三個類別似乎有些抽象,因而主辦方也為每個獎項限定了關注領域,如2016年首屆的持續發展獎就着眼於世界糧食供應方面,希望得獎者可以推動糧食安全及可靠性;第二年則將關注領域改為預防氣候變化。

轉眼四年過去,「呂志和獎」得獎者遍及教育、醫療、農業科技、氣候環境等多個領域。在8月19日公布的今年得獎名單的記者會上,呂志和宣布,呂獎由今年起取消設置的關注領域,拓闊適合獲獎項的範圍,以吸引更多提名。記者會後,他接受專訪談及這一轉變,表示「甚感欣慰」,認為此舉可以「讓獎項所宣導的價值觀,在更廣大的範圍發揮影響力」。今年的頒獎禮將在下月舉行,每名得獎者可獲得2,000萬港元獎金。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呂志和獎」獎項推薦委員會主席劉遵義認同「呂志和獎」開放的意義,他指出,諾貝爾獎除了和平獎之外,都是頒給科學家,邵逸夫獎亦是如此,相比之下,「『呂志和獎』最好的一個地方,便是得獎者不必要是學者,只要對世界文明有貢獻都可以獲得提名。這一點很值得敬佩,因為沒有一個獎可以這麼開放。」

「呂志和獎」董事會成員鄭慕智從呂獎設立之初就參與其中。回望呂獎初心,他說,「其實每一個得獎者在奮鬥時都遇到好大困難、好多失敗。我們就是希望透過這個獎,去推動、鼓舞大家,讓大家在生命困難時,可以加添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呂志和獎」獎項推薦委員會主席劉遵義表示自己非常敬佩呂獎的開放性,呂獎不規限得獎者一定是科學家。(盧翊銘攝)

寄望下一代:寧靜致遠,和諧共享

從一個念頭到構建出一個表彰世界文明貢獻的國際大獎,呂志和感嘆,「曾經我覺得設立這個獎是很困難的,好像跟在別人後面一樣,是得到好多朋友的意見,才慢慢凝聚出來。」他細數獎項理事會的成員,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 Rice)、前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James Wolfensohn),以及英國第104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兼劍橋大學默德林學院院長威廉斯(Rowan Douglas Williams),形容他們的支持令他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實踐,「一開始呂獎看上去是有些特別的,但現在看來,我覺得是根據世界環境的需要定出來,得獎者對世界的福祉、文明的繼續,是有幫助的。」

他希望「呂志和獎」倡導的精神能感染下一代。他表示,10月頒獎之後,期望中學生和大專生踴躍參加獲獎者的公開講座,直接和這些國際一線學者或領袖近距離接觸,期望年輕人可在得獎者的成功和奮鬥故事中得到啟發,在未來人生的路途上有更開放的胸懷和寬廣的眼光,把精力集中在益己惠民的事業上。

他用八個字寄語香港年輕人: 「寧靜致遠,和諧共享」,希望他們在追求理想時,亦加強文化認知、社會意識及公民責任等內在修養。他說:「面對自己的目標,自然要爭取,實事求是,除此以外,歡喜的心態也至關重要。如今飲食、醫療都有了好大的保障。青年人要心平氣和、彼此尊重、互諒互讓,大家就可以共享資源,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

「呂志和獎」董事會成員鄭慕智認為呂獎可以為世界加添動力。(盧翊銘攝)
2019年8月19日,呂志和公布2019年「呂志和獎」的獲獎者名單,並表示將於10月份舉辦頒獎典禮。(盧翊銘攝)

上文節錄自第18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16日)《冀為世界播和諧善美種子 呂志和談呂志和獎:要有生命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