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雕塑紅酒箱綠色地圖 建築師用藝術喚醒社會 反思社會與自然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一隻牛雕塑、一件描繪石牆樹的綠色地圖、一個廢棄紅酒箱,其實都在警醒社會,城市發展絕對不能忘記大自然的存在。
在城市發展佔有一個舉足輕重角色的建築師,決定用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藝術品,探究鄉郊與城市之間的關係,為活在石屎森林、營營役役的人,重新發現大自然之美。

黃德明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流浪牛的雕塑,他指每隻牛也會有不同的形態。(陳焯煇攝)

住在西貢多年的建築師黃德明,多年來已習慣「牛車爭路」,「驟眼你會覺得牠們帶來滋擾,實際上是人不斷發展,令牠們生活的空間縮小。」他說,這些流浪牛過往曾幫助新界居民墾田耕作,辛勞至農業式微為止,加上鄉郊地方不斷發展,綠原田野變成石屎,開荒牛就成了流浪牛,甚至成為城市人眼中的「入侵者」,既佔據交通主道,又闖入民宅。

建築師黃德明(右起)與拍檔黃澤源分享與西貢流浪牛的故事,黃德明指每天也會有牛在家門前的花園吃草。(陳焯煇攝)

同是原居民 西貢牛與街坊的故事

黃德明指,過去對這些「鄰居」本來毫不關心,但2年前目睹一隻牛的交通意外,改變了他的心態:「有隻牛站在我家門前的馬路超過15分鐘,初時以為牠肚餓,後來才知道牠畀車撞到,行唔郁。」該隻受傷的牛後來被人道毀滅,令他思考如何令大眾關注這些流浪牛的命運。

他其後與拍檔一起利用3D掃描及打印技術,製作出一隻1比1大的雕塑牛,並帶著這隻掛著115號牌的「複製牛」遊西貢,才發現每個街坊也與牛也有段小故事,「有個蔬果檔的婆婆,任由牛吃她種的菜,細問下才知道小時候的她與牛一起下田耕種,早已當作牛是生活的一部分。」

建築師徐啟軒利用水泥製作一幅記錄在建築物或石屎間生存的植物地圖,希望引起大眾關注這些城市裡不為留意的細微處。(陳焯煇攝)
地圖以1:2000的比例製作,範圍由堅道至德輔道中。(陳焯煇攝)

石屎地上尋綠處 畫出城市綠色地圖

在鄉郊地區遇到「不速之客」,來到市區中心,在一些不起眼的石牆狹縫中,只要細心留意就會見到一片綠,生命力頑強成長。建築師徐啟軒發現,城市不時有很多在裂縫中冒出的植物、或攀附建築物而生的石牆樹等,成為城市設計上的畫龍點睛之處,「城市規劃會安排好綠化帶,但這些不被安排的綠草,是否沒有質素?其實它們的生命力極強,一直努力在狹縫間成長。」於是他走遍中上環,尋找和記錄在躲在拐彎抹角處、活在石屎、水泥的裂縫的植物,然後用水泥創作出一幅記錄了城市石牆樹的綠色地圖,「當你見到建築物衍生出樹木,會被自然所締造的環境所融化。」

香港建築中心董事祁宜臻(左一)表示,建築師心底裡很欣賞城市裡細微的美麗,今次與學生以協同設計(Co-Design)的概念,與殘疾人士共同創作。(陳焯煇攝)

紅酒箱變種植箱 

香港建築中心董事祁宜臻認為,建築師除注意結構安全外,心底裡其實很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她與3位香港高等教育學院的學生,利用回收的紅酒箱升級再造,設計出茶几和花卉種植箱,仔細觀察下,箱上原來有一個個細小的孔,他們會邀請殘疾人士在箱子編織出鮮艷圖案,「他們在社會上或者沒有得到太多關注,但其實他們很想參與社區,他們的能力亦可用得其所。」

各件藝術品都可在建師學會舉辦的「築.自室貳之家− 城 ÷」展覽欣賞,日期為9月10日至10月7日為止,於太古坊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舉行,屆時將有超過90件由建築師設計的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