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黃偉綸:先檢視150公頃政府地潛力 料2021年中完成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於新一份的「施政報告」內,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檢視目前超過300幅,佔地300多公頃,預留作單一公共設施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6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指出當中超過八成用地位於鄉郊及新市鎮。他指出當中超過100公頃的用地性質不適合與其他設施共用,將優先檢視較具發展潛力的用地,約佔300公頃的一半土地。檢討工作將由規劃署牽頭,並料於2021年年中或之前完成。
此外,市建局將為有意重建設施的非政府機構提供顧問服務,並將設有一個新機制。

特首林鄭月娥於新一份施政報告內,提到會檢視目前超過300幅佔地300多公頃預留作單一公共設施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包括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以混合模式發展住宅和公共設施,或保留作特定的政府設施。並會促成非政府機構重建用地上的低矮建築物,作為長者房屋、青年宿舍或過渡性房屋等。

施政報告提及將「一地多用」發展政府用地,黃偉綸回應指,不預期全部用地具發展潛力。(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不預期全部用地具發展潛力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提出質詢,要求政府交代涉及的土地位置、面積、現有用途等資料。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以書面回覆,指出當中超過100公頃的土地,預留作醫院、靈灰安置所、水塘及污水處理等用途,未必適合與其他設施共用土地。局方將優先檢視近一半、較具發展潛力的土地,包括預留作學校、社福、康樂設施等用地。

三成用地佔地超過10萬平方呎

黃偉綸又提到,涉及的超過300公頃土地,當中超過八成位於鄉郊及新市鎮,其餘則分布於港九各區。當中三成佔地超過10,000平方米、即約超過10萬平方呎,約四成則介乎3,001至10,000平方米。而面積較大的土地主要留作污水處理、配水庫等用途。

至於用途方面,約120公頃暫時用作短期租約停車場、工務工程工地等,而餘下的約200公頃則因涉及私人土地或涉及未經平整的土地,故未有經政府安排臨時用途。

市建局擔任顧問 將設新機制

至於促成非政府機構重建用地上的低矮建築物,黃偉綸指政府將邀請市建局為非政府機構提供顧問及中介服務。當中非政府機構若有意重建用地上的社福設施,可透過一個新機制向市建局提出,局方會評估地段的發展潛力、周邊重建項目可否互相配合,及統籌政府部門的意見,再提出可供考慮的重建模式。惟實施安排,包括費用、申請時間須待市建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