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完成亞洲首宗胃酸倒流微創手術 大幅減低手術併發症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胃酸倒流患者常會感到胸口灼熱,甚至會難受得徹夜難眠。香港大學醫學院於今年6月成功為胃酸倒流病患者完成全亞洲首宗新手術,以植入式磁石環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最大特點在於微創,能大幅改善接受傳統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情況,病人在術後36小時內可回家休養。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今年6月成功為胃酸倒流病患者,進行以植入式磁石環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手術,是全亞洲首宗。(左起: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食管腸胃外科講座教授及分部主任羅英傑、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黃宇匡)(李恩慈攝)

港大醫學院食管腸胃外科講座教授羅英傑說,亞洲人的胃酸倒流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現時全港的病發率達4.5%,病人會出現「火燒心」的感覺,晚上病徵尤其嚴重,容易影響睡眠質素,更可能誘發食道發炎或食道癌。現時大部份患者以長期服用抑制劑方式治療,但有兩至三成病人服藥後,仍持續出現病徵,需接受胃底摺疊手術根治病症,即「將胃頂包住食道」,加強括約肌抗反流的效果,成功率逹八至九成。惟此手術的副作用包括呑嚥困難、脹氣、不能打嗝等等,影響三至七成術後病人。

羅英傑稱,新手術的做法是,將一個細小的磁石環以微創方式植入人體,環繞下食道,以還原正常括約肌功能,使其閉合。當下食道括約肌維持閉合狀態,便可防止胃酸及膽汁從胃部逆流至食道,同時在進食時讓食物進入胃部。

胡先生(圖中)在11月25號下午接受手術,翌日傍晚出院。(李恩慈攝)

術後1至2小時可進食軟餐 36小時內可回家休養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黃宇匡說:「新手術成效可媲美傳統手術,最大好處係微創,唔駛改變胃部結構,可以減低出現術後併發症風險。」而且手術過程規範化,不會因醫生「手勢」不一而影響效果。他表示,病人在術後1至2小時可進食軟餐,並於36小時內可回到家中作息,相當適合不願意長期服藥或服藥後仍持續出現病徵或併發症的病人。他又透露,現時已為4名病人進行新手術,其中在6月接受手術的病人,在術後半年也沒有再出現胃酸倒流,毋須再服藥。

胃酸倒流超過10年 個鼻會有胃酸流返出來

50多歲的胡先生已有胃酸倒流問題超過10年,「嚴重起上嚟,瞓覺嗰陣個鼻會有胃酸流返出嚟,完全瞓唔到,每星期三、四次。」他間中更會出現食道發炎,會到私家診所求醫,至今年6月被轉介到胃酸倒流科。胡先生在11月25號下午接受手術,翌日傍晚出院,他表示,「做完手術同正常人無乜唔同,不過食嘢要食得慢少少。」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食管腸胃外科講座教授及分部主任羅英傑說,食道腸胃蠕動力較弱的病人不適合接受此手術,因會「唔夠力推開個環」致呑嚥困難。(李恩慈攝)

食道腸胃蠕動力較弱者 不適合接受新手術

羅英傑補充,約一至兩成病人接受新手術後會出現呑嚥困難,症狀普遍會在12星期內消除,屆時可以正常速度進食。他建議病人在術後,每兩小時進食一次,讓食道及胃部適應。另外,他又說,食道腸胃蠕動力較弱的病人不適合接受此手術,因可能「唔夠力推開個環」致呑嚥困難,該些病人可考慮接受傳統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