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17年貨船相撞洩漏棕櫚硬脂 對海洋生物有短期負面影響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2017年8月初,香港西南面對開海域有兩艘貨船相撞,造成棕櫚硬脂洩漏,有200噸更漂流至香港西南面海岸,引發大範圍污染。港大海洋生態學者其後就硬脂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的影響進行了18個月的研究,結果並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是次研究屬全球首次,研究指硬脂在高温下可溶於海水和海沙中,海洋生物亦會受到污染,而且實驗室研究發現,硬脂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非常緩慢,即使在海水中擺放一年,近9成的硬脂還未能分解。

研究屬全球首次 為期18個月、包括6個研究地點

2017年貨船相撞洩漏棕櫚硬脂事故發生後,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梁美儀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就硬脂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的影響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研究。

硏究團隊於洪聖爺灣、深水灣、淺水灣、舂坎角、大潭外灣及大潭內灣共6個地點,進行實地考察,監察岩岸潮間帶生物、海水和沙泥中脂肪酸的濃度;並在實驗室內研究硬脂的天然降解速度,及其對10種不同海洋生物的毒性和生物反應。

結果已在國際期刊《環境科學及技術》發表,發現在污染事故初期,硬脂的生態風險甚高,在所有6個研究海岸的風險係數皆遠高於1(表示高風險)。在4個月後,風險才回落到較安全水平(4個研究海岸的風險係數皆低於1;其他兩個的風險係數低於2)。

硬脂在水中分解緩慢 對浮游動植物影響最嚴重

研究又發現硬脂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非常緩慢,即使在海水中擺放一年,近9成的硬脂還未能分解。硬脂對浮游動植物的負面影響最為嚴重,不但會抑制微生藻類的生長,亦能引致浮游的橈腳類動物、輪蟲及豐年蝦死亡。

團隊亦發現海水青鱂魚及底棲的橈腳類動物對硬脂的耐受性較高。雖然海水青鱂魚能吃硬脂維生,但卻不增磅。對於底棲的橈腳類動物,硬脂可以大大減少牠們的生育率。